七月新基金成立環比減六成 產品難賣成行業之痛
市場持續低迷,偏股型新基金發行也陷入冰點。數據顯示,七月份新基金成立數量僅為18只(A、B類分開計算,下同),環比大幅下降60%。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持續走弱的市場環境仍是基金難賣的主要原因。銷售困境下,基金公司無奈拖延應對,紛紛將新基金發行檔期往后推延。
七月份僅4只偏股型基金成立
18只,今年七月份新基金成立數量揭示了目前基金銷售的難度。與五、六月份各自成立42只、45只的情況相比,7月份新成立的基金數量大打折扣,環比降幅達到60%。而從今年以來的整體情況看,7月份的這一數據也僅略好于一、二月份春節期間的6只與16只水平。
新增基金開戶數也不約而同地在七月創下了區間低點。數據顯示,七月第一周基金開戶數僅為3.83萬戶,創下近10周的階段性新低。而此后基金開戶數據雖然有所回升,但仍在四、五萬戶的相對低位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發現,七月份偏股型基金的清淡是拖累總數的重要原因。具體來看,七月份新成立的18只基金中,偏股型基金僅僅為4只,環比降幅在70%以上。而七月份低風險收益類基金仍是主流,債券型基金達到12只,保本基金1只;此外還有一只QDII基金。
另一方面,偏股型基金規模也普遍不大,中銀主題策略股票基金為8.9億元,金元惠理新經濟主題股票為7.2億元,而融通醫療保健行業、易方達量化衍伸基金僅為3.3億元和2.4億元。而七月份成立的債券型基金普遍規模在20億元以上,其中南方潤元首募規模達到85億元。
基金人士也紛紛表示偏股型基金難發。“賣基金賣得要吐了!”滬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向記者感慨,目前市場持續低迷,投資者不買賬,偏股型基金銷售非常困難,賣基金毫無成就感,但為了公司任務目標又不得不硬著頭皮上。
基金公司發行無奈“拖字訣”
有意思的是,在持續低迷的市場大環境下,部分基金公司主動推延了基金發行日期,“拖字訣”成為弱市中基金銷售的無奈之舉。
上海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年初原計劃今年發行兩只產品,債券型和股票型各一只,債券型產品上半年已順利發行,但原定于六七月份發行的偏股型基金產品卻一拖再拖。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該基金人員配備、托管行等各方面都已經沒有問題,但考慮到目前市場環境和銷售壓力,該基金發行計劃只能暫時擱置。
“再等一等,等市場有所好轉的時候再伺機發行。”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股票型新基金非常難發,市場低迷,投資者不買賬,目前發行的話恐怕2億元的首募規模都難以達到,不如等到市場有所起色后再做打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偏股型基金發行難度空前加大,基金公司也調整戰略主打低風險收益牌。從新基金發行數量上來看,截至7月31日,包括債券基金、貨幣基金、保本基金在內的低風險產品總數為83只,而偏股型基金為99只,二者基本“分庭抗禮”。而如果從首募規模來看,低風險類產品總體為1847.4億元,而偏股型基金產品則為1074.6億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