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二季度利潤增逾六成 華夏盈利退居第五
■記者 馬薪婷
編者按:基金二季報上周末落下帷幕,各公司盈利情況一目了然。與此同時,基金行業配置調整、股票倉位變化、重倉股進出等更是受到市場的關注。《證券日報》基金周刊從投資者最關心的話題入手,在梳理季報數據的同時發現亮點,在不斷的回味中共同奏響一場“多主題變奏曲”,期望投資者對“進步”基金報以掌聲。
基金公司二季度利潤增逾六成 華夏盈利退居第五
今年二季度利潤前五名依次為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季度利潤均超25億元
隨著2012年二季報的披露完畢,基金整體利潤情況也浮出水面。可喜的是,今年二季度比一季度基金整體利潤上漲62.64%。最賺錢的基金則是華寶興業行業精選。
從基金公司來看,相比一季度,業內“大佬”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二季度痛失盈利冠軍寶座,已經退居第五名。
二季度利潤上漲超六成
華寶精選最賺錢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滬深300指數微漲0.27%,而一季度為4.65%,但基金二季度的整體利潤卻要大幅高于一季度。《證券日報》基金周刊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67家公司旗下全部基金二季度共實現利潤618.88億元,而今年一季度,66家基金公司旗下全部基金利潤為380.51億元,相較一季度,二季度各基金公司基金利潤上漲逾六成,其中,主要的貢獻者為偏股型基金,即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一季度合計利潤為258.431億元,二季度合計則為520.64億元,上漲了1倍有余。
具體來看,二季度股票型基金的整體利潤為337.22億元;混合型基金的整體利潤為183.42億元,合計達520.64億元,占二季度基金整體利潤的85.5%;固定收益等低風險類別中,債券型基金二季度盈利84.79億元,貨幣型基金二季度盈利44.64億元,保本型基金二季度盈利9.64億元;而QDII基金是二季度唯一虧損的基金類型,二季度合計虧損40.83億元。
從單只基金來看,華寶興業行業精選成為二季度最賺錢的基金,實現利潤7.97億元;廣發聚豐、同慶A和添富均衡3只產品緊隨其后,利潤分別高達7.84億、7.32億和7.30億。華寶興業行業精選二季度獲得7.97億元利潤,凈值增長為7.99%,相比滬深300指數的超額收益達7.72%。
華夏大盤八成重倉股變更
丟冠軍寶座退居第五
從基金公司來看,相比一季度,業內“大佬”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二季度不但痛失盈利冠軍寶座,還退居第五名,今年二季度的前五名依次被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占據,二季度利潤分別為43.25億元、42.74億元、36.98億元、36.32億元、26.51億元。
回眸一季度,華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盈利最多,實現59.71億元利潤,而把易方達和嘉實基金拋在了后面。
二季度對華夏基金來說,由于王亞偉的離職而備受矚目。
翻閱華夏大盤的二季報,與一季報王亞偉離職前相比,二季度的重倉股更換了八成,只有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未變;華夏策略的十大重倉股也遭遇了六成更換,而且沒有全盤撤離的云南城投和廣匯股份也被大幅減持。
華寶精選
2300下維持倉位較高水平
而對于3季度,華夏大盤基金經理鞏懷志在季報中表示,通脹有望繼續下行,市場流動性將進一步寬松。伴隨利率下行和成本下降,“穩增長”政策及貨幣政策放松對經濟改善的效果將逐步顯現,房地產產業鏈趨于恢復,經濟增速將在總需求的帶動下探底趨穩。
從中長期的角度看,在舊有經濟驅動力日益受限,潛在經濟增長率下行的過程中,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將成為持續的話題。股票市場將前瞻性地反映出這些經濟變化和結構變遷。
二季度最賺錢的華寶興業行業精選基金經理任志強、蔣寧在季報中則表示,他們對政策和基本面的解讀較市場樂觀。
總體看,雖然具體底部尚未探明,但是經濟大概率處于底部區域。更大程度上,面對的問題是,需要在底部徘徊多久,而不是底部離目前還有多遠。隨著未來通脹繼續回落,政策的空間隨之打開,季末過后,流動性度過短期緊張階段,而企業的盈利雖然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但較低的估值已經提供了一定的安全邊際。
“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經濟仍然下滑,政策和基本面尚未形成共振,投資者信息低迷,正是長線資金布局的良好時機。基于以上對后市的判斷,我們2300以下仍然保持相對積極的投資態度,維持倉位在較高水平。對于周期性個股采取波段操作,而對于質地優良、業績符合甚至不斷超越預期的成長性個股,采用買入并長期持有的策略,分享成長紅利。”(馬薪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