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降準呼聲再起 短期理財基金熱賣后遭寒冬
金證券記者 管偉
周一,央行展開了950億元的14天期逆回購操作,有分析認為,本次逆回購操作,基本能保證資金面到月底不至于太緊張。不過,由于銀行在最后一旬沖存款,導致7月初的準備金補繳壓力較大。此外,商業銀行在7月中上旬有分紅派息壓力,財政存款季節性增加,再加上熱錢流出趨勢不改,7月資金面情況或會延續6月底的緊張態勢。
數家機構均表示,7月央行會再度降準。不斷降準的預期使得兩個月前還風光無限的短期理財基金頓時黯然失色。
一方面,理財基金從天上掉到地上,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卻爭相申報短期理財基金的發行。《金證券》記者了解到,短期理財基金之所以受到諸多基金公司的青睞,最直接的原因即是短期理財基金的規模誘惑。
一月內由天入地
申銀萬國最新發布的報告認為,央行除了在6月底進行逆回購操作外,很有可能在7月再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時點將在7月上旬。
一個多月前,頭頂“創新”光環的短期理財基金橫空出世,出世之初即風光無限:華安月月鑫首次募集達到180億,匯添富理財30天首募規模高達240億。緊接著,上述兩家基金公司迅速緊跟繼續分別發行了一兩只同類產品。盡管首募規模均不如首期,華安后續兩只募得110億,匯添富緊跟著發行的理財60天首募160億。而這樣的規模也讓同期發行的其他類型基金望其項背。
而不出一個月,短期理財基金風光不再。近日募集結束的光大保德信基金僅首募8.24億,與一個多月前的一兩百億相差萬里。
與此同時,匯添富首期募集的理財基金遭遇160多億的瘋狂贖回。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短期理財基金的速凍,資金面松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方面是短期理財基金的收益率并不理想。據了解,近期發行的銀行短期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多則5%,少也有3.8%左右,與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相比,短期理財基金的優勢并不顯著。
五公司“臨陣撤募”
一面是短期理財基金的迅速降溫,一面卻是多家基金公司爭相推出短期理財基金。
《金證券》記者統計了解到,在“創新”的外衣下,目前至少有5家基金公司正在籌備發行短期理財基金,另外幾家稱還在設計推進當中。
而上周,更是有多達五家的基金公司先后撤回了正在審批過程中的其他類型基金產品,“以一換一”,不約而同地上報了一只短期理財產品。
據了解,上周,易方達、工銀瑞信和中銀撤回的均是上半年發行相對火熱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易方達撤回中債新綜合債券指數基金,工銀瑞信撤回信用債基金,中銀撤回純債型基金。而富國和建信則撤回的是指數型基金,富國撤銷創業板等權重ETF及其聯接基金,建信撤回中證500指數基金。
今年以來,上一波基金撤回募集申請是在4月份。原因是證監會年初下發的《分級基金產品審核指引》,將分級基金最低認購額規定為5萬元,基金公司認為這會對基金發行造成難度,因此紛紛“知難而退”。當時有華商撤回豐益分級債券、浦銀安盛撤回中小盤分級股票、南方撤回潤元分級債券、方正富邦撤回和瑞分級債券。
在撤回上述申報基金的同時,五家基金公司不約而同上報了一只短期理財產品。據了解,短期理財產品規模的誘惑是其行動的主要原因。(管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