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將加大實業投資 四年最多投2500億
□記者 丁冰
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央企投資力度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15日在中國證券報獨家披露的2011年年報顯示,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8688.20億元,其中社保基金會直接投資資產5041.12億元,占比58.02%;委托投資資產3647.08億元,占比41.98%。 2011年,全國社保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73.37億元,投資收益率0.84%。自成立以來,全國社保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2845.93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8.40%,比同期的通貨膨脹率高出6個百分點。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社保基金2011年的各大類資產實際比例中,固定收益占50.66%,股票資產占32.39%,實業投資占16.31%,現金及等價物占0.64%。盡管2011年經歷了股市大幅下跌,但通過堅持分散化、多元化投資的社保基金在固定收益類資產和實業投資領域取得了豐厚回報。社保基金明確,今后一段時間,將努力加大實業投資力度,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據測算,預計從2012到2015年,全國社保基金用于實業投資的最大規模可達2500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固定收益和實業類投資回報豐厚
年報顯示,2011年全國社保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73.37億元,其中,已實現收益額430.95億元(已實現收益率5.58%),交易類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357.58億元。投資收益率0.84%。而在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為4.23%。
社保基金會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其各大類資產實際比例中,固定收益占50.66%,股票資產占32.39%,實業投資占16.31%,現金及等價物占0.64%。戴相龍表示,社保基金會視市場變化,將全國社保基金分別配置到固定收益類產品、股票和實業投資類產品中,分散投資風險,追求長期較好的收益。
這一分散化投資理念取得了較好回報。2011年,上證指數全年下跌超過20%,持續低迷的股市拖累了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但在固定類資產和實業類資產的投資卻對社保基金整體收益貢獻良多。
具體來看,2011年社保基金利息收入為190.38億元,比上年增加46.07億元;股利收入73.92億元,比上年增加13.34億元;信托投資收益16.71億元,比上年增加6.56億元;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為54.51億元,比上年增加12.39億元;股權投資基金收益1.07億元,比上年增加7187萬元;證券差價收入117.04億元,比上年減少68.14億元;衍生金融工具收益為-436萬元,比上年減少1174萬元;交易類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57.58億元,比上年減少252.38億元。
從長期來看,社保基金在股票投資領域戰績仍可圈可點。社保基金自2003年6月開始投資股票,8年多時間里,收益頗豐。截至2011年底,其歷年股票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例平均為19.22%,累計獲得投資收益1326億元,占全部投資收益的46%;累計投資收益率為364.5%,年化投資收益率達到18.61%,比全部基金累計平均收益率高出10個多百分點。戴相龍此前表示,在對股票投資上,社保基金始終堅持十分謹慎的態度,確保獲得長期穩定較好收益。
實業投資成重點突破領域
全國社保基金進行實業投資,包括對中央企業的直接股權投資和對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或備案的股權基金的投資兩個部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社保基金2011年投資收益中近70%來自未上市公司的投資。“固定收益即使占了總資產投資的50%也沒辦法帶來超額收益。在2011年二級市場大幅下跌時,正是來自于直接投資和PE的回報,貢獻了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的近70%。”
基于這樣的回報,戴相龍表示,今后一段時間,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將努力加大實業投資力度,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根據目前全國社保基金的資金來源測算,按照現行有關規定,預計從2012到2015年,全國社保基金用于實業投資的最高規模可達2500億元,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先后投資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人保集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銀聯等金融企業,以及京滬高鐵、大唐控股、中航國際、中節能風電等工商企業,投資總額約870億元,投資以來累計增值約800億元。同時,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加大投資規模,先后參與了交通銀行、中國南車的定向增發。
在股權基金投資方面,截至2011年底,全國社保基金已開展了對中比、渤海、中信綿陽、上海金融四只產業基金和弘毅一期、鼎暉一期、和諧成長、弘毅二期、聯想一期、鼎暉二期、誠柏、聯想二期、中信資本等9只股權基金的投資,承諾投資額196.55億元,已繳出資125.17億元,一些基金已開始實現退出并獲取了良好收益。
社保基金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不斷擴大社保基金的實業投資規模,努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中央企業的投資力度,努力爭取在中央企業改制、上市、重組或再融資時,全國社保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一是支持現有中央企業加快改制改組步伐;二是支持中央企業并購、重組,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三是通過對直接股權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支持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小成長型企業的發展;四是支持條件具備的中央企業和子公司成為優秀的上市公司;五是支持中央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正在積極研究以優先股方式投資中央企業,通過不斷探索實業投資方式,為社保基金獲取穩定的投資收益。
在這一指導思想下,2012年以來,社保基金投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50億元,占信達引資后總股本的8%,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社保基金還投資100億元參與中石油西三線管道項目建設。
社保基金規模亟需充實
目前有關我國養老金缺口巨大的討論引發各方關注。有研究機構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在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
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目前各方測算口徑尚不統一。
全國社保基金會理事長戴相龍理認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現有規模與應對養老基金收支缺口的需要相差甚遠,與中國經濟總規模不匹配。我國政府也多次提出,通過劃撥國有資產等多渠道增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年報顯示,2011年,全國社保基金收到境內轉持國有股118.58億元;自2009年6月執行《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以來,累計轉持境內國有股1036.22億元,其中股票813.44億元,現金222.78億元。2011年,全國社保基金收到境外轉持國有股42.43億元,自2005年執行境外國有股減持改轉持政策以來,累計轉持境外國有股542.79億元。
社保基金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財政性凈撥入資金48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撥款150億元,彩票公益金撥入172億元,國有股減轉持收入161億元。截至2011年底,中央財政性資金累計撥入492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撥款1898億元;彩票公益金903億元;國有股減轉持2119億元。自2009年6月國有股轉持政策出臺至2011年底,共實現境內國有股追溯轉持74億股,發行市值554億元,分別占應追溯轉持股份和發行市值的82%和87%。
戴相龍建議,從中國國情出發,未來應進一步加大劃撥國有資產充實全國社保基金的力度。一是完善上市國有股劃撥制度,二是落實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充實全國社保基金政策,三是研究將一部分國家控股比例過高的上市中央企業的股權劃撥給全國社保基金。(丁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