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基金公司高管變動頻繁 離職節奏加快
⊙記者 丁寧
新基金公司不斷涌現,行業競爭壓力持續提升,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面臨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近期頻現的高管離職引發市場關注。與此同時,“任職短期化”現象的出現更是讓人感嘆處于轉型敏感期的行業有日益浮躁的趨向。
部分高管任職時間不長
6月2日,滬上某基金發布公告顯示,公司原總經理因“個人原因”辭職,由董事長代任總經理;就在三天前,中歐基金徐紅光掛靴而去,離開了此前擔任的分管市場的副總經理的崗位。
市場對于公司高管的離職已不再陌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年內有超過20家基金公司高管出現離職,其中不乏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副總經理王亞偉、嘉實基金副總經理李道賓等公募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高管近期頻繁走位,而且從公告看,部分高管任職時間并不長。
6月7日,方正富邦基金公告稱,總經理宋宜農因“個人原因”于5月25日正式離職,總經理一職由公司董事長雷軍代任。歷史資料顯示,方正富邦成立于2011年7月8日,宋宜農擔任總經理一職不滿一年;無獨有偶,4月10日長安基金總經理曹陽因“個人原因”離職,原副總經理盛軍接任,曹陽執掌帥印僅半年光景;平安大華基金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當年11月,該公司副總陳慶耀宣布離職,同樣任職不到一年。
行業壓力太大
盡管這些基金公司高管離職都有著各自的故事,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小基金公司高管的頻繁去職或多或少體現出目前競爭業態下,中小基金公司面臨的生存壓力。
“太累,想先休息段時間。”剛宣布離職的原滬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自己離職的原因更多是因為行業壓力太大:“跟業界很多朋友聊過,都覺得現在做這行壓力太大,思考很久之后才做出離開的決定。”
北京某基金研究機構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數量持續增加,相比那些根深葉茂具備先發優勢的老公司,中小基金公司、特別是次新基金公司在品牌號召力、渠道關系、人才儲備、資金支持方面都處于弱勢,公司高管更是面臨股東考核與持續經營等多方壓力,“這個位子不好坐”;另一方面,滬上某觀察人士表示,部分中小公司高管就任不久便掛靴而去,“任職短期化”現象的出現反映行業在轉型的敏感時期出現日趨浮躁的勢頭。
人才爭奪加劇
此外,激烈的競爭之下公司之間人才的爭奪正在加劇。
此前,招商基金原總經理成保良離職,國聯安原總經理許小松接掌帥印;金元比聯在原總經理易強離職之后,將民生加銀原總經理張嘉賓迎至帳中;此番滬上某公司總經理的離職,傳聞也與另一家剛經歷高管變動的基金公司招賢納士有關。
隨著基金行業的密集擴容,高管人才缺口會持續加大;另一方面,不少在業內浸淫多年的“過來人”則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萌生退意,相繼離開。分析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人才爭奪會日趨激烈。
在其看來,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層的穩定意義重大。公司高管履職前便應對可能出現的巨大挑戰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在激烈的競爭中抱有一份淡然和堅定,“當然,這也需要股東的支持和理解”。(丁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