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今年平均上漲3.11% 大幅跑贏通脹
保本基金今年平均上漲3.11%
今年年初大盤剛剛“多收了三五斗”便又遭遇歐債危機的狙擊,本周一滬綜指暴跌2.73%,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年初的努力也損失大半,投資人對于股市的投資信心也跌至了谷底。
權益類產品遭遇寒流,基金公司另辟蹊徑,大打固定收益牌。“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保本基金成了市場的“最愛”,再加上證監會發布《關于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為行業松綁的政策利好,不到半年時間,已有9只保本基金獲批發行。來自天相投顧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今年以來成立的8只保本基金總共募集189.24億元,平均每只基金逾23億元,而同期新基金平均首募規模為17.65億元。
從目前的統計情況來看,保本基金確實是戰果輝煌,同花順統計,自2003年國內首只保本基金成立至2009年七年間,已有6只保本型基金結束了首個保本周期的運作。其中,保本期為3年的5只基金在保本期內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1.26%,遠超三年期定存利率,大幅跑贏物價指數(CPI)。今年以來保本基金成績依然不俗,截至本周一,已經成立的21只基金,凈值全部在1元本金之上,南方避險增值二號的累計凈值已經高達3.09元,位列榜首。21只產品今年收益全部為正,平年收益3.11%,招商安達保本漲幅最大,為6.47%。
保本基金進可攻退可守
對于保本基金這種“進可攻,退可守”收益特征,鵬華基金的戴鋼解釋到,保本基金主要是以本金作為保本金額,購買國債、央行票據等穩健資產,同時,用另一小部分資金購買股票等風險資產,爭取超額收益。在完成保本期后,投資者能收回起初投入的資金,并有望獲得一定的超額回報。
對于目前保本基金的投資時機,交銀施羅德基金投資總監項廷鋒認為,目前保本基金面臨不錯的時機。今年債券市場相對有利,雖然經過過去兩個季度的上漲,債券市場收益最為明顯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但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經濟仍處于尋底過程中,短期內難以出現明顯反彈,這對債券市場無疑是有利的。從政策面看,整個宏觀經濟形勢決定了貨幣政策會相對寬松,因此債券市場或許存在較好的投資機會。項廷鋒進一步指出,除了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或也在醞釀機會,“中國經濟的轉型或是必然的趨勢,目前GDP的緩慢回落則是轉型的陣痛期,這可能是長期的趨勢,但是,并不意味著在這個大趨勢下便沒有階段性的反彈”。
投資保本基金三大注意
流動性風險
首先,保本基金具有鎖定期的要求,多數基金都承諾三年保本,有些甚至長達五年,在保本期內的某個或某段時間內,可能發生收益波動,產生本金虧損,基民投資時要充分考慮到這個風險。另外中途贖回的手續費也較高,一般來說第一年的贖回費都在3%以上,以后逐年遞減,因此中途贖回并不明智。
只對認購期保本
保本基金只對認購期,并且持有到底的產品實行保本,日常申購并不保本。比如某基民購買A保本基金時,該基金當時的凈值為1.2元,如果市場隨后不好,該基金凈值下滑,到期時,該基金的凈值只有1.1元,那么該基民屆時只能拿到1.1元,而不是1.2元。因此,專家建議,投資保本基金購買前,市民應看清保本基金的保本周期,認購新基金并持有到期。
投資收益差異較大
注意關注投資能力強的基金公司。要知道,在保本的基礎上,積極投資能力強的基金公司則有望為投資者帶來更高的額外收益。為什么?因為保本基金的超額收益主要取決于風險投資部分的比例及運作收益,因此應選擇綜合投研實力強、選股能力強的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從這幾年的收益來看,結果也確實千差萬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