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高管接連辭職 中小基金今年雪上加霜
□晨報記者 李銳(基金主筆)
股市剛有起色,公司高管卻接連辭職,中小基金公司日子不太平。今年以來,受益股市的持續反彈,基金尤其是偏股基金整體上漲,同期平均漲幅明顯超過市場預期,這多少也讓投資者感到些安慰。不過,就在基金整體業績反彈之際,基金公司高管卻接連辭職走人,尤以中小基金公司近期較為集中。基金公司管理層不穩定,勢必影響基金的投資風格和業績,對廣大基民而言,又是一種不可預測的風險。
多名高管近期離職
6月2日,萬家基金發布公告顯示,公司原總經理楊峰因“個人原因”辭職,由董事長畢玉國代任總經理。就在此前,長安基金原總經理曹陽也公告離職,而從其任職開始計算,其總經理職位任職時間大約8個月。
就在近期,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的基金高管還有中歐基金副總經理徐紅光、華富基金副總經理鄒牧。當然,今年最大的高管變動,無疑要數“行業老大”華夏基金,其公司總經理范勇宏辭職,而“基金一哥”華夏基金副總經理王亞偉的離開,更是引起整個基金業的震動。此外,嘉實基金原副總經理李道斌也正式辭職。有粗略統計顯示,就在今年以來,至少已經有30家基金公司的80名高管發生變更,這在以往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辭職原因各有不同
從公告來看,上述高管辭職的原因一般都很簡單,“個人原因”成為最普遍的說法。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高管離職原因各有不同。
首先,個人發展需求。這一點在基金行業比較常見,就是被其他公司挖角,跳槽后成為公司總經理。在此之前,華夏基金機構投資部總監郭樹強辭職,跳槽到天弘基金后出任總經理一職就是例證,很明顯個人職業更加高升了一步。同時,嘉實基金原副總經理李道斌辭職后,坊間傳聞也是要出任中銀基金的總經理。
其次,和股東之間有分歧。這一點從華夏基金的表現就能得到證明,就在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華夏基金副總經理王亞偉辭職之前,坊間一直就有傳聞,華夏基金大股東和公司管理層之間存在分歧。此前,博時基金公司總經理肖風的離職,也有與大股東存在矛盾的說法存在。
最后,業績壓力。就在2007年大牛市之后,A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不但對基金業績,而且對基金公司新產品發行都帶來巨大困難。而在基金發行不達標的情況下,總經理走人也在情理之中,長安基金換帥就與此有關。
大多還是留在公募基金
從目前來看,上述多名離職高管還在留在了公募基金業內。而在以往,從公募基金離職后,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投奔私募。
就在辭任華夏基金總經理之后,依然是華夏基金副董事長的范勇宏,被傳將出任即掛牌的基金業協會副會長。對此,華夏基金相關人士昨日予以默認。而對于剛剛離職的萬家基金總經理楊峰而言,盡管原公司表示不清楚其去向,但有媒體稱其將去剛剛經歷總經理辭職風波的長安基金。如果跳槽長安基金屬實,那他仍在公募基金圈內。此外,就在今年前期離職的嘉實基金原副總經理李道斌,奔赴中銀基金上任的傳聞甚囂塵上。
當然,也有逐漸淡出這個行業的高管。就拿王亞偉來說,他公開表示,留在公募基金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了。
高管出走會影響業績嗎?
高管接連辭職,是否會影響基金業績?對此,上需要時間觀察。
就在業績漲幅前十名的基金中,除了中歐中小盤、民生加銀景氣行業、泰信藍籌精選三只基金外,其余七個席位均被諸如景順長城、富國、國投瑞銀等中大型基金占據。如果對比范圍更大一點,那就在上述漲幅達到兩位數的基金中,富國、廣發、交銀施羅德、易方達、南方等的大型公司旗下均有超過兩只基金產品入圍。而在中小型基金公司,從今年以來的表現看,中歐、民生加銀兩家公司相對表現突出,儼然成為今年的“大黑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