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代銷基金短期產品痛并快樂著
隨著以月為運作周期的基金產品搶灘超短期理財市場,以往在該領域一枝獨秀的銀行面臨競爭威脅的同時,仍樂意為這類基金產品提供代銷服務。業內人士稱,因為這有利于銀行留住客戶和存款,并能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近日,兩款基金超短期理財產品——華安月月鑫債基和匯添富理財30天債基面世,隨即受到投資者熱捧,在短短4個工作日內共募得近400億元。據了解,這兩款基金產品的單期投資期限為30天,另外還有投資門檻較低、投資運作相對透明的優點。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銀行也曾熱衷發行期限為一個月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產品,但因有高息攬儲之嫌,受到了監管層的限制,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量由此銳減。
單從上述產品看,基金似乎直接成為銀行競爭對手,但其實不然,銀行反而樂意與基金合作銷售產品。
對此,某股份制銀行零售條線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銀行代銷這兩款基金產品的背后有以下幾點考慮:一是銀行代銷基金可獲得傭金,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二是銀行借基金的超短期產品彌補了自身產品種類的不足,留住了鐘情這類產品的客戶;三是,如果客戶贖回基金,投資款項將停留在銀行賬戶上,銀行相當于獲得一筆活期存款。
“最重要的是銀行想留住客戶,與其讓別的銀行搶去生意,還不如設法向客戶提供他們喜歡的產品。”該股份行人士說。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看著以往自己擅長的超短期理財被基金產品替代,銀行肯定會有危機感。
普益財富理財研究員吳濘江指出,目前管理短期流動資金的理財市場需求很大,過去客戶往往選擇銀行的超短期理財,現在基金也推出了同類產品,相信銀行為了防止客戶流失,會在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和推廣上動腦筋,比如加大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
銀行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的特點是,資金可以按日、按周、按月循環滾動,如果期限安排得當,與原來的超短期理財產品無異,也能減輕銀行在月末和季末的存貸比考核壓力。
而某上市城商行理財中心負責人指出,目前短期理財的市場規模有限,利潤空間也有限,面對基金推出的新產品,銀行目前還難以找到有效的應對招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