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步入利益捆綁改革新階段
利好頻傳 助市場藍籌發力沖高位
繼近期一系列新股上市、分紅、退市等制度改革逐步推開后,證監會的改革工作開始向基金業延伸,基金業進入改革發展的新階段。
證監會4日發布《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新修改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為將來實行基金產品注冊制預留空間,另一方面則為下一步推出發起式基金預留空間。
相較于此前較嚴格的審批制度,修訂后的《管理辦法》允許基金管理公司同時上報多只基金的募集申請,可同時上報QDII基金、創新基金以及3只普通境內基金。這一改動不僅為現行多通道審核制度提供依據,也為將來實行基金產品注冊制預留空間。
盡管這一新規打開了同時上報新產品的大門,但也意味著在基金業現行較蕭條的市況下市場化競爭將更為激烈。未來基金產品將逐漸摒棄現在同質化非常嚴重的現象,更貼近市場需求,并根據自身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
在專家看來,從審批制向注冊制轉變,符合了一直以來監管層“加強監管、放松管制”的要求,這也對基金發行、運作的透明度和標準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次第二大修改點,則是增加“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自有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超過1000萬元,且持有期超過3年;基金募集份額不少于5000萬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于5000萬元,基金份額持有人不少于200人時,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辦理驗資和備案手續”的規定。這也為下一步推出發起式基金預留空間。
“發起式基金”類似于國外的“種子基金”。從海外經驗來看,種子基金可以理解為在新基金成立之初,為了滿足一定規模要求或證明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等,由基金管理人等少數贊助人先提供一筆初始資金,以保證新基金后續成功公開募集。
目前,2億元的募集門檻對于不少新基金公司而言很難達到。行業里存在拉“幫忙資金”的做法以滿足募集條件,基金成立之后又很快撤出。從現實的角度考慮,降低發起制基金的注冊門檻,也有助于提高募集資金的真實性。
除募集困難外,長期以來公募基金股東、基金經理、持有人利益不統一,基金經理往往迫于股東壓力急功近利向規模看齊而忽視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一直被市場所詬病。
“建立發起式基金的實質就是將參與各方利益高度綁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認為,這種引入內在約束機制的基金發展,將促進公司股東、公司以及管理層與基金持有人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體現持有人利益優先的原則。
在胡立峰看來,基金發行制度改革正式拉開序幕。現在的改革是在暫不改動《基金法》的背景下,根據基金業實踐進行創新與突破,對現有基金業整體架構沒有較大沖擊,體現了穩中求進的思路。
此外,在五一假期眾多利好消息的影響下,上周市場重拾漲勢,在各藍籌板塊集體發力上漲的推動下順利實現了5月的開門紅,上證指數站上2450點一線,前期高位已近在咫尺。
假期間管理層重拳頻出,投資者之前持續關注的股市改革帶來的制度性紅利以及對于實體經濟增長態勢逐漸好轉的預期均在不斷兌現的過程中,因此業內預計短期內市場維持震蕩向上的概率依舊居大。
對于未來藍籌行情,有業內人士分析,證監會基金部負責人日前介紹了建立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約束機制的基本思路,加上藍籌股價值挖掘、退市制度完善和監管部門擬建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約束機制等因素影響,可能導致基金調倉買入藍籌股,后市藍籌行情可期。銀華鑫利基金經理王琦進一步分析指出,隨著退市制度出臺和進一步實施,未來有可能看到創業板某些小盤股股價大幅縮水的情況,這必然導致更多的投資者向藍籌股轉移。“同時,強制分紅政策也會改變市場結構,增強股市投資的吸引力。”
記者發現,近期資金面的不斷改善也進一步加深了投資者們對于業績優良的藍籌板塊個股的關注。分析人士建議積極關注在相關改革創新可能受益的主題性投資機會,以及業績優良的低估值藍籌板塊。從上周盤面上看,低碳經濟板塊表現活躍,對于這一板塊的未來走勢,海富通中證內地低碳指基經理劉瓔認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為我國七大新興產業主題。低碳環保作為七大新興產業之首,未來在中國經濟轉型中將發揮較大的作用。在“十二五”規劃的扶持下及各項資本利好政策的推動下,2012年有望成為低碳環保行業的受益元年。
她指出,低碳經濟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未來發展前景巨大。在我國,低碳節能環保是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是中國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據清華大學最新發布的2012年《低碳發展藍皮書》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共投入1.73億元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低碳經濟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中國產業結構還未得到很好的調整,因此“十二五”期間對低碳環保的投入將逐年加速,低碳行業的成長性有明確預期。長期來看,低碳行業的發展有著光明的前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