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劍指二季度
前十強依戀大藍籌后十強看好大消費
與之相反,業績后十名基金尤其看好“大消費”,并期望結構性機會下突圍中小盤個股
昨日,2012基金一季報已全部披露完畢,投資者最關心的基金投資策略也悉數公布。
路遙知馬力,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讓基金業績短暫排名變得毫無意義。但投資策略中蘊含的投資理念卻值得玩味。《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也從三個維度比對了今年以來業績暫且排名前十和倒數后十的基金投資策略,希望能對投資基金有些許啟迪。
無疑,今年一季度,大盤股和小盤股走勢分化令不少沉迷于中小市值個股的基金傷痕累累。其中,排名后十的基金中不乏以投資小盤股為理念的基金。對于二季度他們似乎仍心有不甘,泥沙俱下后,博弈細分行業成為他們獲取超額收益又一期待。
相反,今年以來暫時排名前十的基金在緊隨市場熱點的同時,堅守大藍籌,穩定現有收益成為他們的共鳴。
二季度或有結構性機會
業績落后基金更謹慎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通過比對業績前十和業績后十位的基金顯示,對于二季度,基金掌舵人普遍謹慎,認為結構性機會遠遠大于趨勢性機會。明顯的是業績暫時落后的基金經理言語更謹小慎微。
泰信藍籌基金今年以來截至4月24日,取得19.68%的回報率,穩居偏股基金第一。其基金經理柳菁認為,一季度并不是本輪經濟周期的底部,經濟觸底可能要到二季度。從公布的1-2月份國有企業利潤累計增速和上市公司一季報預告情況推斷,即將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情況不容樂觀,也會打壓市場之前的樂觀情緒。因此,中國經濟調整的時間和幅度可能會長于市場的普遍預期。但她同時強調二季度特別是四月份的市場仍有結構性機會,將以震蕩整固為主。
華商領先企業同樣對二季度心存謹慎,主要原因在于1月份以來的復蘇景氣已經達到相對高點,未來推動經濟復蘇的領先指標已經開始回落。
而今年以來回報率-4.83%,暫時業績落后的鵬華消費優選對于二季度則顯悲觀,其基金經理王宗合在一季報中闡述,宏觀經濟增速向下,CPI存在反復可能,政策穩中求進,預調微調,利率回落告一段落,在經濟增速向下背景下,各個行業的景氣度均向下。外圍市場歐債危機和出口情況的走勢不明朗,目前無法從這些繁雜的因素中提煉出未來引導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預計A股市場的整體走勢和結構演變將變的非常復雜,無法通過倉位的選擇提高成功的概率。
今年以來業績雙雙墊底的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和低碳先鋒的共同掌舵人邵驥詠直言新增信貸投放持續低于預期反映了實體經濟總需求的疲軟,出口受制于成本上升和外需環境的不穩定,競爭力和增長態勢也開始有所下降。因此,就短期而言,暫時看不到企業盈利整體明顯改善的跡象。
直面中小市值個股沖擊
前十“回避”后十“精選”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業績暫時領銜,還是落后基金都意識到了一季度因擔心新股發行制度以及新三板擴容制度,中小市值個股受到了不小沖擊。但對未來的配置,兩者態度顯存在差異。
今年以來回報率-5.33%,業績暫墊底的泰達宏利成長同樣稱,監管部門關于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以及成立新三板市場的預期,導致1季度中小市值個股走勢呈現出大幅波動的走勢。股票市場供給量大幅增長和機構投資者投資風格的轉變,導致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受到大幅度擠壓。
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和低碳先鋒承認,由于部分投資者擔心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新三板擴容等制度沖擊,創業板的擠泡沫過程仍在深化。而兩基金契約約定的投資重心主要是堅守受益于中國經濟轉型創新方向的新經濟成長股和科技股,其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因此,在1季度投資運作中雖然部分調整了組合結構,增加組合資產的抗風險特征,但是仍然承擔了中小企業尤其是其中一些創業板公司下跌的系統性風險。
然而,未來的配置方面,暫時落后基金希冀在不改變投資理念的基礎上捕捉細分行業的機會。
今年以來回報率為-3.09%國泰金龍行業稱,將重點把握政策放松帶來的投資機會,中長期關注人口老齡化催生的醫療保健行業和勞動生產率改善帶來的機會。
今年以來表現不佳的易方達醫藥表示在行業內部分化嚴重,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優質企業成長的空間更大。基金配置堅持向產業基礎較好、競爭優勢明顯、發展潛力較大的優勢公司傾斜。
前十依戀大藍籌
后十看好大消費
泰信藍籌稱長期看好的地產、傳媒等板塊的配置,增配了金融行業。
東吳行業稱一季度,本基金在配置品種上依然堅持“大資源”的投資方向:主要是以煤炭、有色金屬、金融等資源類為主的投資品種,以及稀土永磁、農業、文化傳媒中的品種。接下來,仍然看好以下兩個行業,一是全球流動性過剩趨動下的“資源型品種”,關注煤炭、有色金屬、金融等。二是受益于居民消費升級,行業面臨較大發展機遇的品種,如移動互聯網傳媒等。三是我們關注的行業景氣有可能提升的行業,如稀土永磁、旅游、航運等。
業績墊底的泰信優質生活認為短期側重于防御,中期將在市場下跌過程中適當提高倉位,進行戰略布局。配置業績增長穩定性較高且低于預期可能性較小的必需消費品行業如食品飲料等;增持基本面將出現好轉而估值處于底部的可選消費品行業,如地產、家電等;同時我們繼續看好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文化傳媒等行業在我國經濟轉型期的長期發展機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