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調研上半年業績預增股 只動腿不動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李娜
在GDP低于預期和CPI高于預期的背景下,從上周拉開序幕的上市公司一季報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不少公募基金人士看來,上市公司2012年的一季報并不會好看。的確,就目前已公布的業績預告來看,僅僅不到五成的公司發布了預增利好。
在陸續露臉的上市公司一季報中,基金也在尋找那些業績預增股,并加大了調研力度。然而,在積極跑動之后,付之買入行動的卻不多。
業績預增股受寵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14日,A股市場共有77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2年一季報業績預告,其中358家公司業績預計向好(即扭虧、預增、略增),占發布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46%,低于2011年1季報業績預計向好的61%,也創出了最近10個季度的最低點。
自4月10日首批一季報正式亮相后,截至本周一共有109家上市公司發布一季報,其中有機構調研身影的共有安妮股份、夢潔家紡等22家。巧合的是這22家幾乎都預計2012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一季度期間,這22家中接受機構調研最多的是贊宇科技,總計8批次。公募基金中的華夏基金、華安基金、東方基金都前去實地調研。中原內配和御銀股份,先后共有6批次機構前去調研。
中原內配最受券商重視,今年前3個月就有中信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東北證券等前去調研。該公司預計201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幅度為15%~40%,而這主要得益于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全部投產,盈利能力逐步釋放。
順絡電子則是頗受QFII的重視,瑞銀(USBAg)SMC中國基金,凱雷投資集團,瀚倫投資,北京高華證券、韓國投資基金,圓核資本等則是在1月12日前往實地調研,對其主要產品制造流程、產品研發、質量管理、市場營銷等情況進行了解。
公募基金和陽光私募對朗姿股份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研。在今年2月和3月,先后有華夏基金、廣發基金、長盛基金、嘉實基金等13家公募基金前往調研,陽光私募中也出現呂俊掌管的從容投資、轉身私募的孫建冬開辦的鴻道投資、六禾投資、遠策投資等身影。朗姿股份預計201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幅度約為20%至50%。
家紡類股中夢潔家紡在1月16日接待了國泰基金和華泰聯合證券的實地調研。易方達基金、瑞銀、博時基金、中金國際、中信證券等則是選擇電話溝通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與此同時,夢潔家紡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30%。
此外,信達澳銀基金、民生加銀基金、東方基金等則聯手對同力水泥進行了實地調研。而大成基金、平安資管、匯豐晉信基金公司有關人員等則是調研御銀股份,詢問公司生產經營情況和行業發展趨勢。
基金謹慎買入
2012年以來,基金繁忙的腳步并未停歇,而上述上市公司的季報顯示,基金調研過后,并沒有選擇大幅買入,對股票的選擇十分謹慎。
御銀股份的一季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預增10%~40%,而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除融通新藍籌基金小幅增持外,南方系3只基金都有所不同程度的減持,匯添富均衡增長則是在一季度末持有297.16萬股,新進成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主營語音識別業務的科大訊飛,預計今年前6個月凈利潤同比增長30%~50%。一季度期間,先后有四批機構前去公司實地調研,其中多為陽光私募,公募基金的身影很少。而在最新的一季度持股情況表明,除南方績優外,其余4只公募基金全部減持。
不過,在興蓉投資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新進大摩資源、海富通精選和天弘精選三只基金,海富通旗下的海富通風格優勢減持,富通銀行的持股數量則是未發生變化。
令市場稍許意外的是,安妮股份,這只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在900萬元至1400萬元,同比增長幅度60.27%至149.31%的公司,機構調研的并不多。前3個月,公募基金中也只有海富通基金和鵬華基金調研,而這兩家基金并沒有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倒是嘉實系基金大舉現身。
截至3月底,嘉實策略增長持有該股377.05萬股,增持75.91萬股;嘉實增長基金同期持有324.27萬股,新進為第五大流通股股東;嘉實基金旗下的專戶產品,嘉實基金-中行-立信組合則持有63.05萬股,同樣躋身流通股股東的前十位。而從安妮股份一季度的表現來看,嘉實系基金購入成本并不高。此外,華安宏利基金則是增持了100萬股湯臣倍健。
等待政策放松
滬深A股市場近期震蕩不斷,人氣低落。一季度GDP增速僅為8.1%,低于此前市場預期,因此政策面的利好又成了基金的期待。
博時創業基金經理孫占軍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另一方面是整個A股市場估值比較低。預期不遠的未來,A股形勢會逐漸明朗,由于上市公司一季報會比較難看,政策隨之放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在熱點行業方面,可以更多關注早周期的房地產、汽車和家電行業,除此以外,重卡和工程機械由于其基本面開始出現拐點,同樣值得關注。
大成基金認為今年市場基本上是受到經濟下滑與政策放松兩個因素的影響。4月份是傳統的投資旺季,加上企業上繳利稅,資金面狀況一般偏緊,未來央行能否采取準備金率下調等對沖操作加以緩解值得關注。
中歐基金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當下最需要關注的是政策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會如何來變化。從前期公布的信貸數據來看,3月的新增信貸為1.01萬億元,突破了萬億元關口,創14個月新高,貨幣政策逐現松動跡象,流動性有所改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