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募業務創收基金行業兩極分化或擴大
管理費收入下降,但公司整體收入、利潤 “雙增”。招商基金在2011年與同業經營情況出現截然不同的形勢。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非公募資產貢獻的利潤成為招商基金去年利潤增量的重要來源。
受累于資本市場的表現,基金公司的經營“看天吃飯”的現象也頗為明顯,而在這樣“飄搖”的市場中,社保、年金、專戶等規模穩定的非公募資產對基金公司運營起到的穩定器的作用開始隱隱顯現。基金公司未來的收入和利潤差距或將因此而擴大。
“非公募”業務創收
去年基金公司整體利潤下滑已經成為不爭事實,但仍有公司在去年錄得營收、利潤雙增長。
目前已經由股東方年報披露2011年經營情況的約20家基金公司中,收入、利潤出現下降的占了絕大多數,營收以及盈利水平均出現正增長的僅有3家: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和金鷹基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錄得增長的公司盈利途徑大相徑庭。金鷹基金由于體量較小受益于規模改善,建信基金則是受益管理費的大幅增長,而招商基金的“雙增”則可能更具“非典型”意義。
與大多數基金公司一樣,招商基金去年公募資產管理規模也出現縮水,管理費下降,同時銷售服務費占比的提升也在蠶食著利潤。
統計顯示,招商基金2011年公募資產管理費收入為3.79億元,較前一年下降了4194萬元。但同期招商基金實現營業收入6.02億元,較前一年反而增加了3600萬。除掉收取的申購贖回費等收入,主營業務(公募業務)之外的收入占比較2010年明顯提升。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這部分收入主要來源于招商基金的非公募業務收入。
招商基金具有社保和年金管理牌照。公開信息顯示,截至去年底,招商基金共管理4個社保組合、20個年金組合、26個專戶理財組合、2個QFII組合。總計管理資產約217億元,其中管理的社保資產占比較大。
雖然社保運作業績沒有公開披露,但從招商基金專戶運作表現來看,2010年、2011年整體在業內處于較前水平,雖然去年專戶整體業績報虧,但相對其他一些公司,招商基金業績波動的情況也較小。
突破公募業務瓶頸
此前多年,基金公司營業收入總體處于爬坡階段,但2011年規模效應不在,出現整體性營收和利潤回落。根據對去年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與總營收的對比來看,管理費收入仍舊起到主導作用。而公募業務規模相近的公司,總體收入大多也所差不遠。
不過,未來基金公司的營業情況很可能會根據其非公募業務的發展而拉開差距。在公募業務的規模“瓶頸”之下,非公募業務創收的途徑借由招商基金這個 “非典型”案例凸顯出來。
今年,養老金將“首嘗”借社保基金管理人等機構入市。近期,廣東省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千億養老金管理人答辯選秀塵埃落定,具有社保牌照的16家基金公司中將有能者分食蛋糕。
同時,管理社保基金獲取的收益有望增加。據了解,目前基金公司管理社保組合更多采取收取固定管理費的模式。而在今年3月底召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內投資管理人2012春季座談會上,社保基金會投資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社保基金會正從幾個方向入手改進管理費率問題,下一步可能會實施超額收益管理費率機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