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趨嚴下房企求生樣本:融創打響鄭州房價回調第一槍
對鄭州、天津單個項目進行房價下調,一方面是融創所在城市市場變化與營銷戰略調整選擇的結果,另一方面這也是房企在二三線城市生態的一個縮影。
6月24日,鄭州融創象湖壹號新一期開盤。在周邊高層房價市場均價1.3萬元/平方米以上的行情下,象湖壹號高層均價1萬元/平方米,降幅超20%。但融創提出前提條件是客戶全款購房。記者于6月27日多次致電售樓處均無人接聽。
知情人士透露,近期融創兩個樓盤明顯促銷。除了上述象湖壹號之外,還有天津融園。記者致電該項目售樓處獲悉,去年9月開盤賣過一批帶裝修2.8萬元/平方米的戶型,而今只售毛坯2.4萬-2.5萬元/平方米。
鄭州、天津對于融創而言,并非新進入的市場。對鄭州、天津單個項目進行房價下調,一方面是融創所在城市市場變化與營銷戰略調整選擇的結果,另一方面這也是房企在二三線城市生態的一個縮影。
一名長期關注房企的業內人士指出,融創近幾年發力并購,并購確實是快速擴張規模、增加土地儲備的必殺技。但是反過來看,在調控嚴重的現階段,土地的消化變現,對于融創來說已是負擔。“并購越多,負擔越大。”
一道現金流算術題
在2016年行情突飛猛進的情況下,融創做了兩件事情:一是項目并購飆進,二是集中火力做高端產品開發。當中還穿插了樂視并購。實際上,融創并購了樂視的地產事業群。
入股樂視后,融創股票大跌,可以說在資本市場上沒取得什么便宜。源于孫宏斌的戰略出色,融創在過去兩年大張旗鼓收并購。收并購的本質,是用同樣的資金,獲得更多的土地儲備。也就是說,在沒有減少現金流支出的情況下獲取更多項目。
然而,瑞士信貸發布的報告所稱,融創中國過去的記錄顯示,其規模未能轉化成盈利,因其土儲及非物業業務擴張迅速,維持對其2017至2019年核心盈利預期1.7%至1.9%的看法,遠低于公司預期的10%。
當下房企融資渠道灰色部分正在消失,因此上市房企的現金流其實是一道明面上的算術題。融創步伐過大,必然經歷一個嚴重消耗了現金流的階段。
通過翻閱財報以及不完全統計,可以發現,進入2017年,融創在收并購上需要付出超過330億元,包括26億收購鏈家股份、進一步收購樂視股份79.5億元、金科股份17.23億元、收購北京和成都項目共23.04億元、36.62億元收購嘉凱城青島時代城、102.54億元收購天津星耀股權債權、18.6億元收購華城富麗、32.32億元收購大連(潤德乾城等。
與此同時,接連拿地之后,融創今年上半年負債率更是一度超過200%,位居眾房企之首。2016年年報顯示,融創中國的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分別為802億元和302億元,賬面現金為698億元。加上2016年發行225億低成本境內公司債及ABS。通過簡單的加減法,可以預測,年內融創現金流趨緊,銷售回款更顯舉重若輕。
融創2015年、2016年現金流、融資、土地儲備各方面均已產生變化。2015年融創土地儲備中通過并購獲得的土地占比已經高達2/3,剩余的1/3是通過公開招拍掛獲得。當年有2/3土儲來自四個核心城市,其余城市僅有1/3。到了2016年,融創土地儲備高達7291萬平方米,分布于44個城市,重點在武漢、鄭州、濟南、西安等二線城市。其中接近70%土地儲備都是通過并購獲得;30%左右是通過招拍掛市場。
城市布局擴大的同時,融創的現金流也在變化。從2015年財報與2016年財報對比可見,不斷收并購的融創現金流卻在上漲,2015年,融創賬面現金余額有270.58億,2014年為250.41億。2016年變成了698億元。
2016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后,融創也要面臨這道難題:在2017年上半年的銷售仍然增長,但利潤卻是下滑的。這從融創2016年溢利29.4億元,同比下降19%可見一斑。
融創方面表示,最近兩年凈利潤率低主要是因為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比較多,公司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能夠貢獻利潤的項目不多。
調控深入之下,各地成交面積大幅下滑已成事實,在今年融創多個新開樓盤中,以一號院、桃花源等高端產品線為主。
過去一年,除了收并購之外,融創在公開市場也拿了不少高價地。誠然,這些高價地地理位置偏好,較容易變現。反觀融創現階段手握多個高端項目,恰恰是其戰略上的一個失誤。以長三角區域為例,融創布局多為高端項目,近期上海區域進入開盤籌備的融創一號府,屬于融創高端產品線。在多個二線城市限價與限購的調控政策下,融創降價或許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融創此前在年報發布會上也指出,公司正處于一個爬坡階段,目前更關注項目標回報率、周轉、資金的使用效率等問題。
信號?
可以肯定的是,融創降價并非全線降價,更不是全國各地已開始降價。市場供需關系不一樣,比如武漢,包括融創在內的各大房企,暫無降價需求。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業內一個反向指標是,凡是現階段優惠開盤的房企,大概率資金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一家房企愿意放棄利潤。”
不僅鄭州,6月25日,石家莊某項目二期低調開盤,精裝高層約1.5萬元/平方米、洋房1.55萬元/平方米,低于預期價格約15%。據了解,該項目周邊項目的毛坯價格,基本在1.6萬-2萬元/平方米區間。北京周邊的燕郊,也有項目房價已經下調五六千元/平方米,降幅大概是20%-30%。
去年6月20日,上述項目一期開盤。當時石家莊房價剛開始拉升,而它7000元/平方米的精裝價格,與周邊項目相比也并不“扎眼”,890套房源開盤當日即去化9成。時隔一年之后,項目二期選擇低開入市,反映了該房企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之快。
石家莊知名媒體人趙猛分析指出,部分新盤開始進入跑量模式。去年以來市場迅速回暖,新入市項目認籌火爆,大都采取溢價策略。比如石家莊東南片區的某項目,以超出咨詢價格20%入市,仍然遭遇日光。但隨著石家莊進入“限價、限購、限貸”的三限時代,市場熱度已經逐步降溫。
一個事實是,在限購的嚴控之下,全款購房,以及捆綁銷售并不能百試百靈,以石家莊這個樓盤為例,該項目雖然低開,但當日去化不及4成。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二三線城市前期調控政策是留有空間的,仍有調控升級的可能。如果限制購買三套及以上,再次提高二套首付比例,同時實行住房限售的話,那么市場去化難度將更大。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這輪政策調控周期與貨幣緊縮周期疊加,周期可能遠比想象的要長。
一個典型例子是,中梁地產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憑借著一二線城市購買力外溢,以及出色的戰略嗅覺,實現快速增長。但是按照房價地價比逐漸走低的趨勢,中梁地產的擴張增速也會放緩。
相比之下,萬科是典型城市配套邏輯,更想賺的是運營的錢。以萬科浦東的海上傳奇項目為例,該項目今年3月份以預售證價格快速出清四期200多套房子,目前僅剩12套。業內人士評價稱該公司“非常預見性地看到了問題所在”。當然,青浦項目也在等待出售時機。
“過去一年拿地的都是想活得更好。問題是冬天來了,活得久比活得好重要多了。”
低于周邊在售項目數千元,開盤當天瞬間秒清。調控限字當頭,高壓持續,這兩個項目超低價開盤猶如扔給市場一個“深水炸彈”,引發強烈沖擊波。在他看來,此次開盤,對鄭州房地產市場意義重大,按備案價售房,不捆綁銷售,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
”6月16日,陽光城前總裁、上海菩悅資產創始人陳凱在易居沃頓第六期中國房地產實戰研修項目課題發布會上說。陳凱還以香港最大地產商新鴻基年報舉例,認為內地傳統地產商可以以此借鑒加大存量市場發展。
一位地產人士表示,近期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已超越同期銀行貸款利率,部分融資渠道成本甚至突破8%。與上述準備退出市場的房企類似,快速清理庫存、回收資金、退出市場,就成為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面對融資收緊所做出的選擇。
對于不安的客戶,在同一區域,不同樓盤,該如何選取?為滿足粉絲需求,就聊聊經開區的樓盤,小編從整體規劃、位置、品牌、配套、戶型等角度,來比較一下區域內熱盤,一起看看如何選!
今年5月份,全國100個大中城市土地掛牌均價同比上漲了111%,其中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漲幅分別為46%、81.85%和122%,均處于歷史高位水平。三線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連續3個月接近60%的歷史罕見高水平。
伴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監管不斷趨嚴,傳統房地產銷售旺季的5月份,多家龍頭房企的銷售業績卻出現了放緩跡象。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監控的數據顯示,新城控股、綠城中國、富力地產、時代地產等房企5月份的銷售金額均比4月有所下降。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交易日益步入存量時代,傳統房地產發展路徑遭遇“天花板”,諸多房企紛紛謀求轉型找尋新的投資途徑。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雖全國土地出讓金排名前列的城市依舊為一二線熱點城市,但核心城市周邊三四線城市陸續進入賣地百億城市行列。
房地產行業周期性高點已過,上市房企優勝劣汰進入加速期。報告還顯示,2016年,125家滬深上市房企和52家內地在港上市企營業收入均值分別為136.84億、277.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03%、25.17%,增速均同比大幅提高14個百分點左右。而未來依托業績增長、收并購、轉型、政策紅利的上市房企將更具投資價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為55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1%,增速比1—3月份提高2.4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為2104億元,增長34.2%,增速提高17.5個百分點。
這一方面是因為一二線城市庫存緊缺,企業拿地欲望強烈;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城市加大土地供應所致。嚴躍進指出,為獲取更多土地,房企將可能繼續借債,短期內負債率繼續提升的可能性很大。
這一方面是因為一二線城市庫存緊缺,企業拿地欲望強烈;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城市加大土地供應所致。嚴躍進指出,為獲取更多土地,房企將可能繼續借債,短期內負債率繼續提升的可能性很大。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拿地超過百億的房企合計18家,其中碧桂園以536億元拿地金額位居房企首位。自去年樓市調控至今,全國已有超過55個城市祭出各類調控政策,加入調控的城市陣容有增無減,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樓市全面降溫。
4月26日,2017中國(上海)城市土地展上,來自南京、合肥、無錫、揚州、常州、南通、揚州、鹽城、連云港、淮安、阜陽、淮北、黃山等近30多個國內熱點城市的千宗擬上市地塊集中參展。
面對長租公寓這片萬億“藍海”,從去年開始,萬科、龍湖、陽光城、綠城、保利等一批房企紛紛以不同形式涉足。基于此,長租公寓成為不少房企2017年重點發展的創新業務,并紛紛提出動輒數萬間的擴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