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伊始,作為養老金管理運營受托機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養老金管理部動作頻頻,養老金入市步伐似乎在不斷加速。但據鳳凰財經采訪了解,養老金入市之路仍路漫漫其修遠兮,從委托啟動到正式投入股市都需要時間,而最終投入金額有多少,委托機構如何選擇入股企業,以及現今中國股市發展情況是否適合注入養老金等問題都仍待解決評估。
入市規模到底有多少?
養老金入市規模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養老金累計結余3.56萬億元,扣除預留支付資金后,可納入投資運營范圍的資金約2萬億元,再按照投資管理辦法規定30%的入市上限計算,總計約6000億養老保險基金可用以入市。
但是,6000億元僅是預設中最理想的數據,受多重因素影響。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最終從各省級政府手中收集的養老金結余會大打折扣。
我國養老金體系最明顯的弊端之一是,各地養老金收支呈現出的巨大“貧富差異”。2014年養老金結余情況中,僅有9個地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超千億,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山東、山西、遼寧、江蘇、四川、浙江。
而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5》透露,如果只考慮征繳收入,也就是扣除財政補貼后,31個省份中只有8個省份2014年的征繳收入大于支出,另外23個省份都出現了當期扣除財政補貼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全國有近一半的地區收不抵支,沒有養老金結余可供歸集。
一方面是部分地區沒有錢可供歸集統籌,另一方面則是收大于支的地區向上統籌養老金結余的積極性不高。在很多市縣中,都存在財政吃緊時先行“挪用”養老金墊付的現象,如果將養老金統籌結余到省一級供入市,地方政府就失去了一大便利財源。
此外,養老金結余多的省份利益比較大,養老金不入市的話,地方政府可選擇當地銀行存儲財政專戶中的養老金結余,獲取利潤。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估算,從2009年到2014年,城鄉居民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有3800多億元,存在地方商業銀行里是大塊的奶酪。
因此,礙于種種歸集難題,養老金結余的2萬億元一步到位可能性不大。那養老金結余的波動會影響2016入市進程嗎?獨立經濟學家劉維明接受鳳凰財經采訪時表示,養老金一開始入市時,不會將6000億全數投入,最初的鋪開面積較小,會進行試水過程,2016開展養老金入市進程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是規模大小的影響。
受托機構的監管
2016年3月,國務院批復《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規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可以接受省級人民政府的委托管理運營社會保險基金,條例于5月1日起實施。
就目前看來,受托機構角色一生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便開始積極著手推進養老金入市籌備工作。5月6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文稱,增設養老金管理部、養老金會計部,并面向社會大規模招聘。11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表示,中央紀委駐財政部紀檢組近日督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召開新任司級領導干部任前集體廉政談話會,社保基金會黨組書記王爾乘更結合社保基金會所擔負的工作職能,對新任司級領導干部做出強調指示。
但更核心的問題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選擇投資管理機構的標準是什么?具體委托給哪些機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本身擁有多家投資管理人,此后還會增加多少外部投資機構?作為受托機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投資管理能力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謝旭人表示,自理事會成立至2014年末,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5580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8.36%。但財經作者劉曉忠2012年在發布評論分析,理事會的高年均收益率主要得益于其參與四大行等國企IPO前認購,以享受巨大的股市一級或一級半市場巨額收益。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8月底,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直接投資四大行增值1030.11億元,占社保基金累計投資增值的30.8%。
另一方面,國家審計署2014年發布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審計公告顯示,“2010—2013年,理事會自營指數化投資組合虧損共計69.53億元。2013年底,未按規定對6只禁售期滿的轉持股票計提準備,因而少確認了減值損失103.02億元。在2013年因為未能及時將港幣結匯成人民幣,因港幣貶值損失了約0.93億元。在與其他機構辦理協議存款時少收了1.69億元的利息。”
沒有任何機構能保證永遠盈利,但對于養老金這一居民“保命錢”,受托機構的謹慎性和投資能力無疑應受到更嚴密的關注和監管。
十年入市之辯
中國的市場大環境也是居民對養老金入市存疑的原因之一。
劉維明回顧,在2006—2007年間,股市大漲之際,管理層就針對養老金入市有過討論和爭辯,但當時并未達成一致訴求。
2010年9月,鄭秉文就養老金入市問題遞交內參。2011年1月,人社部召集學者會議提出,基金貶值厲害,應盡快投資。
2011年12月,時任證監會主席的郭樹清再次提出養老金入市觀點。同月,中國社科院發布《2011年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成立專門機構運營部分滾存養老金。
2012年3月人大政協會議上,養老金入市與否再次引發爭論。
到2015年8月17日,國務院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其時,正逢中國股市大跌,業內人士紛紛預測養老金入市是為穩定股市。
劉維明指出,養老金入市的目的和最終形成結果不能本末倒置,它絕對不是股市的救命稻草。養老金入市的目的是為了補充養老收益,防止缺口擴大,客觀上會引導股市的正面發展。如果養老金入市是為了穩定股市,那從根本上就不要做,不會穩定股市,反而會擾亂市場。
實際上,長期以來關于養老金入市與否的爭論,反對入市的主流意見就是,大部分人對于把“保命錢”投進陰晴不定的股市并不放心。
而在今年兩會上,人社部正式表態,2016年正式啟動養老金入市。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后的最先一個表態是,引導外部資金入市。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相關部門的政策動向顯示出,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已成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項重點任務。
劉維明認為,老百姓對養老金入市的擔憂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是讓誰進來的問題,而是自己屋子打掃干凈沒的問題。“要先把屋子打掃干凈,內部裝修好,爛的家具釘好,臭蟲掃掉,要不然誰想進來?”
我們也可以預見,養老金入市一日未塵埃落地,相關的風險和收益就需要被反復比較衡量。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出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據人社部消息,今年調整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已全部到位,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提高,部分地區還提高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
地方養老基金“入市”步伐越來越近了。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25日表示,該部目前已經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將在年內正式啟動投資運營工作。
養老概念股龍頭一覽:桂林三金、開元投資、復星醫藥、雙箭股份、金陵飯店、魚躍醫療、愛爾眼科、鳳凰股份、金陵藥業、中新藥業、恩華藥業等。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少君表示,注重長期投資的養老金入市,將為資本市場帶來穩定的增量資金,改善目前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有助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的根本目的是保值增值,并不承擔調節股市的功能和責任,政府也不直接運營。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金結余資金委托投資運營正在提速,12月9日獲悉,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正在起草養老金運營管理細則。據證券日報12月10日報道,9日,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總裁馮麗英在會議間隙透露了上述消息。
人社部副部長游鈞稱,截至2014年年底,養老金累計結余3.5萬億元,各地除去當期支付和支付準備外,約有2萬億元養老金可用于投資。
養老金入市真正帶來的新增流動性,或許并沒有市場想象的那樣龐大。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回應養老金入市時間、投資目的和安全等焦點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在會上介紹,根據大致測算,可能能夠用于投資的資金量是2萬億左右,如果未來基金規模能夠持續增長,這塊投資資金量還會有一定的漲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回應養老金入市時間、投資目的和安全等焦點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在會上介紹,根據大致測算,可能能夠用于投資的資金量是2萬億左右,如果未來基金規模能夠持續增長,這塊投資資金量還會有一定的漲幅。
國務院日前批復養老金入市,入市最高比例為30%。網民指出,在養老金保值增值面臨較大壓力的背景下,養老金的廣泛多元化投資是重要且必要的。但養老金入市仍面臨風險考驗,必須提高安全邊界,形成更完善的市場制度設計、更專業的投資隊伍以及能夠充分選擇的資產組合。
對于養老金入市,人們早有預期,意見稿也在社會上經過了較充分的討論。眼下焦點已非是否應該入市,而是入市后能否保證救命錢的投資安全。6月中旬以來股市的大幅下挫,讓人們心有余悸。能不能讓老百姓放心,決定著養老金入市的成效。
只要能夠實現集中化、陽光化管理,能夠融合政府的監管與市場的自我管理,養老金入市的風險就完全可控 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結束征求意見,養老金入市又前進一步。
昨日,廣東省社保局局長闕廣長在廣東民聲熱線上透露,廣東千億養老金入市兩年收益超過6%,達到110多億元,收益已全部“落袋為安”。據其透露,這筆入市的養老金約占廣東養老金總額的20%,但剩余80%養老金的去向,闕廣長并未透露。
廣東1000億養老金入市2年,收益超6%,達110多億元。
昨日,廣東省社保局局長闕廣長在廣東民聲熱線上透露,廣東千億養老金入市兩年收益超過6%,達到110多億元,收益已全部“落袋為安”。據其透露,這筆入市的養老金約占廣東養老金總額的20%,但剩余80%養老金的去向,闕廣長并未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