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沖刺階段,有一家企業將競標最高價叫到了43億元,這對李義東也造成了很大壓力,最終他做出了“一桿清臺”的決定——80億!
“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但愿你會記得,永遠地記著,我們曾經擁有閃亮的日子……”
9月底,80億元拿下中超聯賽5年媒體版權后,體奧動力(北京)體育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體奧動力”)至今沒有舉辦慶功會,執行董事李義東只是給公司股東“黎叔”黎瑞剛發去了上面這首歌——羅大佑1977年發表的《閃亮的日子》。
“重新出發首先是要站在未來看今天。”10月28日,中超聯賽版權簽約后,李義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曲終人散后,體奧動力團隊面臨的則是加班。作為內容提供商,如何提高制作水平及轉播質量、優化媒體覆蓋、豐富版權產品等都將是未來的工作重點,其目標是讓中超聯賽成為世界一流聯賽。
從3億到80億
兩個月前,李義東發給“黎叔”的另一首歌是《上海灘》,因為面對中國足球、中超聯賽,這位老球迷當時的心情可謂“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歡笑悲憂”。
喜,因為中國職業足球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即便1992年啟動改革的背景是一種被“拋棄”的悲涼,但1994年開始的職業化還是造就了中國職業足球的輝煌十年。
1994年到2004年,投資一家中國足球俱樂部一年的金額,從100萬元被迅速“炒”到了2000萬元,甚至更高;俱樂部平均年廣告收益從最初的幾十萬元增長到了約3000萬元;中國足協則從曾經的清水衙門變得炙手可熱。
李義東1994年發起創立的體奧動力(前身為華奧星空)在甲A時代就是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合作伙伴,配得上“合作時間最長伙伴”的稱號。
“我今天站在這里不容易,很幸運?!闭f到這里,李義東很感慨,畢竟與他打過交道的5位足協專職副主席、6位中超公司總經理中的一部分,在2009年的反腐風暴中相繼身陷囹圄。
那一年,所有人都在問,中國足球該走向何方?
于是,2009年開始,相關部門對于足球產業鏈條進行了多次調研;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足球產業成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焦點”;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方案包括11個部分、50條改革措施,無論是各大俱樂部負責人呼吁多年的“足球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造血功能”還是“體制改革”都有所涉及。
投資者則最關注足球改革中的兩點:“管辦分離”和轉播權。觸及中國足球“靈魂深處”的前者在今年8月已有動作。改變中國足球盈利模式的后者在今年5月也有試水,即中國足協通過公開招標將國足未來4年電視轉播、新媒體版權等四項權益銷售給一家民營公司,當然故事的主角是體奧動力。
9月,中國足協銷售“中超聯賽”5年媒體版權的消息一出就引發業界關注,畢竟,作為“中國體育版權市場上的皇冠明珠”,誰擁有中超聯賽版權,也就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對于這一點,大家都不傻,所以競爭很激烈。到最后沖擊階段,8家企業中只剩3家,包括體奧動力、中視體育等?!币幻槿耸扛嬖V《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一家首輪被淘汰的知名企業負責人透露,版權價格最初起價在3億元左右,被淘汰是因為相關資質不符合足協要求,“大家都不差錢,主要還是資質的問題?!?/p>
本報記者了解到,參與競標的幾家企業背后,不僅有輪流坐過榜首位置的幾位中國首富的背影,也有的獲得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這樣強大基金支撐的,更有實力雄厚的國有傳媒老大。
投標沖刺階段,有一家企業將競標最高價叫到了43億元,這對李義東也造成了很大壓力,最終他做出了“一桿清臺”的決定——80億!沒有給投標對手們留下第二輪回手的機會,雖然另一家企業的底牌叫到60億元。
中超轉播權平均半場僅賣7萬元
李義東表示:“其實我們有一個很顯性的參考系統,80億5年,按照14億的人口來算就是人均1.1元。英超的轉播權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180億元,英國總共6400萬人口,折算下來大概人均280多元。這是我們聯賽的經濟水平、管理水平、轉播水平、傳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造成的,這說明中超聯賽未來會有極大的上升空間,這正是我們敢于投出80億的基礎?!?/p>
由于漲幅太大,雖然李義東的這種橫向比法理論上沒問題,但不少體育界人士在情感上卻很難接受。
2012年,中超的轉播權以730萬元出售;2014年,這個價格漲到了8000萬;2016年,這個數字就到16億元,也就是說,從2012~2016年的這4年之內,中超單賽季的轉播費用大約漲了218倍。
“誰都會被嚇到,但這個數字可以理解,因為中超聯賽的轉播權價值過去一直被低估。”著名足球評論員顏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般來說,在國際知名賽事的收入組成中,轉播權收入占到一半以上。如英超2016~2019年三個賽季的本土轉播權銷售總價達到51.36億英鎊,這一數字比上一輪電視轉播費用增長了70%,這也是足球界目前金額最大的一個轉播合同。
雖然中超與英超差距較大,但并不意味著中超的轉播權不值錢。
一些公開信息顯示,中超聯賽的收視率經常會達到0.3、0.4、0.5,甚至到過0.6。收視率達到0.6意味著會有幾千萬人同時收看比賽直播。2013年數據顯示,當時中超聯賽就有2.79億的全年收視人次,這個數據在亞洲可以排在第一位;德甲聯賽超0.15都很難,有球迷換算一下,中超的收視率穩定在德甲的2到4倍。
不過,中超轉播權的銷售收入很“低廉”。有圈內人士估算過,轉播權收入僅占中超總收入的9%,平均“一集”(半場比賽45分鐘)賣7萬元,而曾獲得中超轉播權的平臺則獲得巨額收益。某賽季,中超聯賽電視轉播權銷售額僅730萬元,但通過直播中超,該平臺單是獲得的廣告收入就有近9000萬元,網友戲稱,這比搶錢都牛,因為凈賺1000%以上。
“這種現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們今天也不予置評,但這次中超聯賽招標是讓轉播權回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來。”中國足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