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長假期間,全國各地不少樓盤售樓中心并未“打烊”歇業,二三線城市更有許多開發商針對返鄉過年的人群推出“返鄉置業”買房優惠,想要在限購松綁后的返鄉大潮中多分一杯羹。
近年來,這種在中國式鄉情和部分城市房價過高等因素催生下的返鄉買房現象正在增多。但業內人士分析,受到去年樓市低迷影響,購房者普遍存在的觀望情緒仍制約著樓市“返鄉置業”行情。
假期返鄉買房現象增多
近年來,“返鄉置業”正在成為太原、成都等二三線城市樓市的一種新潮流,去年大部分城市限購的退出,更讓回鄉買房門檻大幅降低。而這些常年在外地、尤其是一二線發達城市工作的“外漂族”,往往會選擇春節長假期間完成購房計劃。
“一年時間里,也只有春節這個時候,家里人可以一起到處看看房。”在上海工作回山西老家過節的劉先生向中新網房產頻道透露,自己計劃春節長假期間為父母在省會太原看套房子,“親戚大多在太原,而且太原比老家小縣城各種設施要方便很多”。
與為父母買房相比,在假期返鄉置業大潮中,剛需人群買房自住、擁有閑置資金人士買房投資的現象更為普遍。在這類購房者看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雖升值空間較大,但高房價使買房負擔過高。
以1月份百城房價數據計算,重慶、太原等地70平米房子的總房款,在上海尚不足一套相同面積房子的首付款。“賺一線的錢,買二三線的房”的樓盤廣告宣傳語,似乎成了返鄉買房人群心思的真實寫照。
房企促銷瞄準返鄉人群
面對一大波在中國式鄉情、部分城市房價過高等因素催生下產生的“返鄉置業”需求,不少開發商也應勢出招。
“返鄉置業N重優惠”、“返鄉置業特價房”……在太原車站、沿街廣告位上,此類針對返鄉人群的購房廣告以特殊的方式迎接著羊年春節長假的到來。有當地業內人士向中新網房產頻道介紹,隨著返鄉買房客的增多,恒大、保利等房企售樓中心過年不“打烊”已經成為近年來的“新規矩”。
開發商針對春節期間返鄉置業人群的爭奪戰,已逐漸在更多二三線城市中變成“常態”。據機構統計,成都、重慶、沈陽、長沙、鄭州等人口流出占比較大的二三線城市,已成為返鄉置業的熱門城市。今年,打折、送車位、特價房等返鄉買房優惠在這些城市變得更加普遍。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口紅利的喪失、返鄉置業需求的增多,是房企加大春節期間優惠力度主要原因。“加上去年銷售情況普遍不好,庫存積壓也比較嚴重,房企大多都不愿意錯過春節返鄉買房這波浪潮。”
“返鄉置業”拉動二三線去庫存?
不過,從多個二三線城市2月以來樓市成交情況來看,想借助“返鄉置業”拉動已處高位的庫存去化并非易事。
以年初便推出各種“返鄉置業”優惠的長沙樓市為例,據當地媒體引述某房企工作人員介紹,返鄉置業參與主體大多為大型房企品牌,往年對返鄉置業人群有較大吸引力,但從成交數據看今年促銷效果比較差。
冷清的成交背后,是多數二三線城市積重難返的樓市庫存和正在縮減的投資性需求。上海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截止2月初,二三線31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平均可以再賣15個月左右,其中煙臺、茂名等地消化周期長達30個月。而多數二三線城市連月下調的房價,也使投資性買房人望而卻步。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剛需型“返鄉置業”群體數量有限,加之去年以來樓市降溫所導致的購房者觀望情緒并未散去,今年春節假期二三線城市樓市成交難有改觀。受之前限購限貸松綁、銀行降準等利好影響,各地真正的銷售熱點可能會在春節之后的一段時間出現。
8月初,又開始加大土地供應量,曾在一周內接連集中投放27塊土地,其中住宅用地達到1807畝,但是依然沒能阻止南京房價繼續上漲。加大土地供應量,會對過熱的市場起到緩解矛盾的作用,但還需要多管齊下才能平穩樓市。
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堅定穩健,短期內貨幣寬松無望,而這兩個政策調整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去杠桿、擠泡沫,收縮資金向房地產行業流動的通道,均衡資本在多行業之間的流動。
有關部門和相關城市必須密切監控市場情況,在不良跡象剛剛冒頭時,就應該立即出手調控,以避免市場風險持續積累。
有關部門和相關城市必須密切監控市場情況,在不良跡象剛剛冒頭時,就應該立即出手調控,以避免市場風險持續積累。
隨著熱點城市調控政策收緊,春風得意的房企也要注意避免陷入資金困局。尤其是那些實力有限而又“高溢價”拿地的房企,更有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或債務違約的風險。
對比新政力度,被稱為“史上最嚴限購令”的上海樓市新政當仁不讓,無論是信貸限制還是購房資格方面都出臺了嚴格的措施。
據加拿大星網報道,2月16日,加拿大卑詩省政府公布了2016/2017年度財政預算案。” 當承讓人以被動信托(Bare Trust,又稱無條件信托)注冊并提供信托創立人和受益人的資料時,承讓人也需披露有否以被動信托人身分持有物業。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口紅利的喪失、返鄉置業需求的增多,是房企加大春節期間優惠力度主要原因。從多個二三線城市2月以來樓市成交情況來看,想借助“返鄉置業”拉動已處高位的庫存去化并非易事。
購松綁、調整公積金使用門檻、購房及契稅補貼……自2014年樓市急速轉冷以來,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救市措施,刺激市場回暖;同時,金融管理部門對住房信貸政策也進行了微調;中央層面也明確提出“穩定住房消費”,并要求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9月,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積為36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2%,同比下降64%;成交均價為6381元/平方米,環比上升5.9%,同比下降18.5%。
昨天,杭州、西安、貴陽等三個省會城市宣布全面取消樓市限購。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珠海、三亞、南京、西寧和蘭州等9個城市限購尚未松綁。
隨著樓市降溫調整深入,各地開發商開始使出五花八門的促銷手段,此前“堅如磐石”的房價也開始出現實質性松動的跡象。
“現在建材家居賣場的促銷工作已經不拘泥于簡單的節日,而是去‘造節’,請一些明星助陣,形式五花八門。”秦占學說,精裝房的業主是選擇性采購,僅更換一些部品,這或為綜合賣場轉型專業賣場提供 了發展空間。
業內專家認為,樓市出現的調整既是正常的,也是宏觀調控一直所引導追求的。堅持控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不盲目擴大杠桿,住房金融就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此次樓市調整是近十幾年來首次非行政干預因素導致的市場波動,也引發輿論格外關注。“影子銀行”規模未知是最大風險,住房金融不盲目擴大杠桿就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盡管樓市并未進入趨勢性下降,但并非毫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