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細則
咋參保
參保條件: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繳費標準:個人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5000元16個檔次。政府對選擇100元~400元檔次標準繳費的參保人,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500元及以上檔次標準繳費的參保人,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啥待遇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年滿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且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在本意見實施之日前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繳費,自本意見實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距規定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逐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但補繳不享受政府補貼;距規定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中斷年限可以補繳,補繳不享受政府補貼。
本報訊(記者郭海方)好消息!我省將全面建立和不斷完善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公平統一規范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將在“十二五”末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
記者11月26日獲悉,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省政府日前正式出臺《關于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強調2020年前全面建成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相配套,以更好保障參保城鄉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咋參保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保范圍是啥?據介紹,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均可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在基金籌集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其中個人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5000元16個檔次,參保人可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政府對符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基礎養老金。對選擇100元~400元檔次標準繳費的,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500元及以上檔次標準繳費的,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為每個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及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的繳費資助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并按國家規定計息。
啥待遇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啥待遇?怎樣領取?
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支付終身。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年滿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且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具體而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在本意見實施之日前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繳費,自本意見實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距規定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逐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但補繳不享受政府補貼;距規定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中斷年限可以補繳,補繳同樣不享受政府補貼。
咋轉接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在繳費期間戶籍遷移、需要跨地區轉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系的咋辦?我省對此也有明確規定:可在遷入地申請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一次性轉移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并按遷入地規定繼續參保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但是,已按規定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無論戶籍是否遷移,其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
“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上述各項規定自今年2月21日起實施,原有規定與《意見》不一致的,按《意見》執行。”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說,這充分體現了公平、正義的法治本意,必將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堪稱我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③9
截止目前,全縣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卡發放工作已圓滿完成,累計發卡54.7萬余張。至11月,券橋、獨樹、楊樓、拐河等鄉鎮的4萬余名參保人員已通過社保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2017年將實現全縣城鄉居民通過社保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全覆蓋。
再如,山東、廣東、寧夏城鄉醫保并軌后,城鄉居民統一使用基本醫保藥品目錄,農民的可報銷藥品種類分別從1100種、1083種、918種擴大到2400種、2450種、2100種,醫保用藥的范圍增加1倍多。
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已連續11年上漲,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去年才首次上調,從每月55元增至70元。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去年城鄉居民養老基金當期結余已首次出現縮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更好守護困難群眾生命健康。
日前,項城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工作通過省一級驗收,標志著該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工作已經達到了合格水平。
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城鄉居民可享“二次報銷”:在基本醫療保險基礎上,城鄉居民因重大疾病發生的“起付金額”以上、5萬元(含)以內的費用可報銷50%,超過5萬元的費用可報銷60%。同時,大病保險“上不設封頂”,去年發生大病費用的患者也在報銷范圍內。
養老一直是老百姓非常關注的大事,政府也一直在努力的改革養老保險制度,讓老百姓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楊燕綏表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接軌的重大意義在于,跨地轉移、繳費年限可累積這一重大突破。
國家衛生計生委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正在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截至今年三季度,共有13家保險公司在全國27個省(區、市)373個統籌地區開展了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6.5億人。
國家衛生計生委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正在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截至今年三季度,共有13家保險公司在全國27個省(區、市)373個統籌地區開展了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6.5億人。
年滿80周歲不滿90周歲,由每人每月50元調整到100元。
據了解,鄭州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含中央基礎養老金和地方財政基礎養老金補貼),從10月1日起,在每人每月75元的基礎上增加45元,調整后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120元。
記者從河南省人社廳獲悉,經過三年試點運行,5日,河南省正式出臺的《關于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將全省城居保和新農保合并,實行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規定繳費期內養老保險可跨地區轉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4年第三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李忠介紹,積極推進《失業保險條例》修訂工作,繼續開展東部7省(市)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研究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定崗位的政策措施。
合并后各地繳費檔次均有所調整,另有部分地區提高了基礎養老金。
七個省份或社保統籌地區完成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整合,并建立起統一的、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