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企重組方案獲批 4年后或剩50家
飽受關注的工信部關于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兼并重組的方案即將落地,消息人士昨日對南都記者透露,該方案目前已經獲批,可能在13日就會公布。
對于此前傳聞的“300億資金扶持”,可能將不會體現在方案中。食藥監總局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拿錢出來扶持這些企業,似乎不太現實,而且給誰不給誰,比較敏感,容易引發爭議。”
在政策生效以前,奶粉市場可能已經開始慘烈地洗牌了。
5措施扶持國內企業
對于該方案,奶粉企業最關注的莫過于扶持政策,對此,消息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對于相關的國內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國家計劃推出稅收優惠、財政扶持、金融綜合授信、發行股票和債券和被兼并企業土地開發收益5項政策措施和保障。但是對于此前曾經一度傳得轟轟烈烈的“300億資金扶持”,可能將不會體現在方案中,有食藥監總局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拿錢出來扶持這些企業,似乎不太現實,而且給誰不給誰,比較敏感,容易引發爭議。”
前述消息人士還透露,文件中顯示,“國家相關部門將采取多種方式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此前,《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報批稿)顯示,按照規劃:第一階段為摸底調查;第二階段則培育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企業,前10家國內品牌集中度達到65%;到2018年底第三階段工作完成,形成3-5家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最終配方奶粉企業整合到50家左右。
產業集中度將提高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100余家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年產量約60萬噸,但年產量在3萬噸以上的企業僅有3家。從國內市場看,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近500個,但高端產品市場國產品牌份額僅占20%到25%。在去年工信部宣布將引導嬰幼兒配方乳粉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業先后出現了蒙牛并購雅士利、伊利投資輝山乳業、圣元并購重組育嬰博士、合生元收購南山奶粉關聯公司等多起并購事件。
此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5月31日剛剛結束對嬰幼兒配方乳企的生產許可證審查。數據顯示,在此次對原有的13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中,全國有82家獲得重新許可,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審查和申請注銷的企業有51家。
市場競爭或更慘烈
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可能政策還沒到位,但整個市場更加慘烈的競爭會促使部分國內企業自己退出市場,其中,主要是來自于進口奶粉的競爭。
5月底,國家質檢總局也發布了經過認證的94個進口奶粉品牌,只有獲得認證才能通過正規渠道進口到中國進行銷售。不過,過于寬松的認證標準還是招致激烈的質疑。從事奶粉行業咨詢業務的普天盛道董事長雷永軍對南都記者表示,“進口奶粉注冊制使得貼牌從顯性變隱性,未來市場競爭更激烈,國內外的貼牌全部被洗白了,假洋鬼子變成真洋鬼子了。”
乳業專家宋亮指出,“從目前形勢來看,進口品牌不僅不會減少,還會增多,他們將全面沖擊國產奶粉市場地位,進口奶粉將向三四線及以下地區蔓延,原本國產奶粉的優勢地域將遭受挑戰。而奶粉行業的價格戰會持續,企業之間促銷買贈、變相降價等行為會愈演愈烈。”
就南都記者所了解情況來看,下半年開始國產進口的奶粉將出現的新品數量至少在50種以上,價格戰與渠道的爭奪已經無法避免。“下半年在政策生效以前,奶粉市場可能已經開始慘烈地洗牌了。”歐洲某品牌奶粉的代理商對南都記者如是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