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驟降9千億:錢去哪兒了
導讀:在1月17日會議上,央行明確指出,1月份以來,貸款增長較快。金融機構要合理安排貸款投放節奏,防止資產過快擴張。值得注意的是,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12.35萬億元,同比增13.2%;而。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1月信貸激增一方面源于年初各行信貸計劃較為充裕,且第一季度多投有利于提高商業利潤,一月信貸投放動力較強;另一方面,2013年年末信貸約束較緊,部分貸款也順延至2014年1月發放。這些因素有利于1月份貸款多投。專家分析稱,存款的減少與理財產品發行和互聯網領域頻頻推出的吸金產品有關,如果存款搬家持續下去,或將在某些時點對銀行流動性造成沖擊。另一方面,流動性壓力源于經濟中旺盛的貨幣需求、龐大的債務存量存續的嗷嗷待哺和新增擴張的需求依舊。
名詞解釋
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可以把貨幣供給劃分為:
M0(現鈔):是指流通于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即居民手中的現鈔和企業單位的備用金,不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
M1(狹義貨幣):M0加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構成。
M2(廣義貨幣):由M1加上準貨幣構成。準貨幣由銀行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外幣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工具如銀行承兌匯票、短期國庫券等構成。
我國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把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如下:M0=現金,M1=M0+活期存款,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M3=M2+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央行15日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為2.58萬億元,創出單月規模歷史新高;而1.32萬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也創出近4年來最高水平。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12.35萬億元,同比增13.2%;而1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
1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
若存款搬家繼續或會沖擊銀行流動性
在1月17日會議上,央行明確指出,1月份以來,貸款增長較快。金融機構要合理安排貸款投放節奏,防止資產過快擴張。值得注意的是,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12.35萬億元,同比增13.2%;而。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1月信貸激增一方面源于年初各行信貸計劃較為充裕,且第一季度多投有利于提高商業利潤,一月信貸投放動力較強;另一方面,2013年年末信貸約束較緊,部分貸款也順延至2014年1月發放。這些因素有利于1月份貸款多投。專家分析稱,存款的減少與理財產品發行和互聯網領域頻頻推出的吸金產品有關,如果存款搬家持續下去,或將在某些時點對銀行流動性造成沖擊。另一方面,流動性壓力源于經濟中旺盛的貨幣需求、龐大的債務存量存續的嗷嗷待哺和新增擴張的需求依舊。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只有當資金需求端受到有效壓制之后,利率中樞趨勢性下移才能發生。而需求端未來狀態的改變主要是看三件事是否允許發生:關廠(地方政府允許一部分“僵尸”企業、過剩產能企業退出)、下馬(地方政府緩建或砍掉部分項目)和違約(信用系統的剛性兌付被突破)。只有這三件事發生,才意味著減杠桿實質性開始,否則無解。
1月份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未來央行貨幣政策難言放松
2014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為2.58萬億元,創出單月規模歷史新高;而1.32萬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也創出近4年來最高水平。
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分析人士認為,根據規律年初信貸增勢都較為兇猛,融資的強勁表明目前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依然保持穩健,未來央行放松貨幣政策的概率將因之大大降低。
“1月份表內外資金投放均超預期,說明1季度經濟不會過快下滑;而數據的高企也令央行騎虎難下,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高。”國信證券研究員鐘正生認為。
數據顯示,1月份官方和匯豐制造業PMI指數均出現下滑,加之去年底銀行間市場再度上演“錢緊”現象,一度引發市場對放松貨幣政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
對于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瑞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預計,未來只要中國經濟增長尚在目標區間,央行就不會放松貨幣政策。他同時警告稱,當前不斷推高的利率水平已經對實體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展望未來,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央行預計利率中樞或有進一步抬升空間。考慮到產能過剩企業、地方融資平臺以及房地產企業對資金價格并不敏感,受資金價格上漲的影響較小,預計受到負面沖擊最大的將是中小企業。綜合騰訊、搜狐、新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