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理財產品將面世 銀行試點降門檻
日前有消息稱,銀行資管計劃將率先試點下調5萬元投資門檻,且市民首次購買時不需要到柜臺面簽,可在網絡上進行風險測評。據了解,目前工行、交行、光大等多家銀行均已上報產品方案,有望近期獲批。這意味著,市民今后有望在銀行購買到投資門檻僅為千元甚至百元的平民化理財產品。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門檻的降低和購買便捷性的提高,預計平民產品面世后或將掀起購買高潮。
銀行理財產品試點降門檻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監管層出于對投資者的保護目的,在風險管理上較為嚴格,要求投資者首次購買某家銀行理財產品時,必須要去該銀行柜臺網點做風險測評,認購前還要簽署合同及抄寫風險警示句。很多投資者常常是看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但由于沒有該銀行的賬戶或未開通理財功能而放棄購買。此外,銀監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規定,風險評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于5萬元,三級和四級的起點為10萬元,五級20萬元。目前大部分短期理財產品風險等級都介于二級和三級之間。也就是說,客戶投資理財產品的最低門檻就為5萬元。“如果客戶資金量達不到5萬元,理財經理一般向其推薦起點較低的基金類產品。”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表示,如果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降低,無疑能吸引更多客戶。
而記者從申報平民理財產品方案的銀行獲悉,這類產品均率先試點下調5萬元投資門檻,首次購買時不需要到柜臺面簽,可在網絡上進行風險測評。另外,在銀監會主導下完成理財產品登記、托管及信息披露等系統建設后,還將引入理財產品的第三方估值,為提高理財產品流動性打基礎。
起購門檻或將降至百元
“相比互聯網理財的1元門檻以及購買的便捷性,銀行理財產品5萬元門檻將大部分投資者擋在了門外。”理財師翟芳表示,這類平民理財產品則不存在這些問題,且首次購買時還不需要到柜臺面簽。面對當前理財市場上來勢洶洶的余額寶、零錢寶等“寶寶軍團”,部分銀行發行低門檻的“平民化理財產品”主要是為提高資金的靈活性,以反擊余額寶等金融理財產品,守住自有資金,甚至欲借此奪回“寶”類理財產品吸走的資金。翟芳進一步指出,就目前情況分析,理財產品門檻很有可能降到“1000元起買”甚至“100元起買”。銀行也可能改變傳統的在營業大廳柜臺進行推廣的方式,其推廣渠道或將轉移至手機銀行或微信銀行等。
理財產品購買流程或簡化
翟芳還指出,與互聯網理財完全在線操作不同,投資者首次購買任何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均需要做風險評估,且認購前還要簽署合同及抄寫風險警示句。而風險評估手寫的內容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輸入,電子簽名的技術早就實現。實際上,投資者完成第一次風險測評面簽,之后每年的風險測評就可通過互聯網。因此,從技術層面看,取消首次面簽應該比較容易實現。與此同時,理財產品現在很多都是保本型,銀行在風險控制和監管審批上都有很多程序可以把控好面向這些新投資者的產品,“由于門檻降低和購買便捷性提高,預計這類產品面世后或將掀起購買高潮。而未來銀行理財產品也將逐步轉向,銀行理財產品對投資者的保護性限制或將逐步取消,購買流程也會越來越簡化。”(記者 李婷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