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IPO懸念待解 上市信息被過度翻炒
阿里巴巴留給未來的最大懸念是何時何地IPO。在2013年中,阿里因為“合伙人制度”與港交所沖突,在香港上市的事情擱淺。目前阿里的估值在1000億~1500億美元之間。種種跡象表明,阿里并未放棄在香港上市。那么,在IPO上,馬云又會變出什么樣的“戲法”呢?
內外忙布局
2013年初,阿里巴巴宣布對集團現有業務架構和組織進行相應調整,成立25個事業部,具體業務發展將由各事業部總裁(總經理)負責。隨后又將支付寶內部架構調整為4個事業群/部,將阿里金融事業群并入,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并由彭蕾任CEO.
這樣一來,阿里被劃為兩大部分:一是電商為核心的商業帝國,由陸兆禧接任馬云任CEO;另一部分是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由彭蕾帶領。但沒有人能明白馬云到底要下一盤什么樣的棋,他的布局總是出人意料。雖然對內調整告一段落,但阿里對外的“版圖再造”只是開始。
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宣布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股份;5月10日,阿里巴巴2.94億美元投資高德地圖,持股28%;5月28日,菜鳥物流成立,馬云宣稱未來要持續投入3000億元;10月10日,阿里巴巴以11.8億元控股天弘基金,持51%股份……事情遠沒有畫上句號,12月9日,阿里再次奇招,對海爾電器進行總額28.2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13億元)的投資,聯手打造家電(行情 專區)、大件商品的物流配送企業。
馬云表面上退休,但實際上更忙、也更有斗志了。淘寶的“雙11”活動,應該是一線管理團隊的事情,而“退休”的馬云居然親自站臺。2013年還有一件事對馬云尤為重要,以至于親自披掛上陣——就是與微信的戰爭。馬云在內部動員信上提到,殺到企鵝家去,該砸的就砸,該摔的狠狠地摔!
在2013年底,再回頭看馬云的投資路徑,已經不能簡單說是投入口、投O2O、投物流、投金融。沒有人能看懂阿里的資本局,也沒有知道馬云的邊界?;蛟S,一切有關互聯網改變傳統商業的事情,阿里都會涉及。 阿里巴巴IPO懸念待解上市信息被過度翻炒
上市信息被過度翻炒
關于阿里IPO的信息,貫穿2013全年。在年初的時候,有消息傳美國有意搶港交所生意,邀請阿里到紐約上市。5月,又有消息傳馬云放棄美國,選擇在中國香港上市。關于美國、中國香港之間,阿里方面一直沒有給出正面回復。但對阿里準備上市的信息,外資投資紛紛主動拜訪馬云,希望能夠成為其保薦人。7月,陸兆禧首次對外公開證實,阿里集團上市資產包括淘寶、天貓,小微金融不在其中。即使不包括小微金融,阿里的估值也已經被估到1000億~1500億美元,有可能成為僅次于谷歌和亞馬遜的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此前曾表示,阿里巴巴IPO有可能籌集到1000億港元(約合129億美元)資金,若真如此,阿里巴巴IPO將成為2014年5月facebook上市(160億美元)以來最大一筆IPO.
9月,阿里巴巴創立14周年之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發出內部郵件,高調披露阿里巴巴內部已執行三年的合伙人制度,也表明自身強硬立場,即堅持阿里巴巴上市地點必須允許合伙人制度。這被解讀為阿里對港交所的“逼宮”,阿里與港交所形成僵局。
接近年底時,阿里巴巴赴港上市的消息再度傳出,阿里發言人用“三無”否認——“無上市時間表、無上市地點、無委任承銷商”。
一年當中,阿里上市的新聞被翻炒多次,而當事人阿里方面給出的官方信息不多,當下只明確小微金融不在上市范圍之內、阿里的合伙人制為香港上市最大的障礙。毫無疑問,阿里上市還將是2014年互聯網界的“重頭戲”。
按照馬云的布局,在阿里集團上市之后,小微金融還會有更長久的打算。2013年11月,小微金融的股份架構出爐:40%的股份將作為股權激勵分享給全體員工,剩余60%股份將用于“在未來分步引進其他戰略投資者”。目前小微金融已涉及在線支付、貸款、基金、保險(行情 專區)、理財五大業務,這五塊業務哪一個做好都是“大蛋糕”。顯然,在阿里集團之后,馬云還留著小微金融來做未來的資本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