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節后首日逆回購650億
導讀:有分析師認為,昨日是國慶長假后的首個交易日,也是10月份首個理性繳準日,同時10月份亦是財政存款的上繳月,多重資金壓力縈繞10月。而央行之所以在昨日進行逆回購,則是要保持逆回購滾動規模以維護短期資金面平穩,增強市場信心。
業界原本猜測,節后的貨幣市場并不會充裕,但央行卻在“十一”長假后的首個交易日,一早掛出逆回購操作公告,讓市場迎來利好的上午。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了6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這讓本周實現凈投放的概率有所增大。
央行公告顯示,本次逆回購操作,利率連續第9周持平于3.9%。而650億元的規模仍維持在相對高位。據統計,本周公開市場并無央票到期,但有8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形成資金回籠。不過,央行昨日逆回購650億元之后,本周實現資金凈投放的概率有所增大。
有分析師認為,昨日是國慶長假后的首個交易日,也是10月份首個理性繳準日,同時10月份亦是財政存款的上繳月,多重資金壓力縈繞10月。而央行之所以在昨日進行逆回購,則是要保持逆回購滾動規模以維護短期資金面平穩,增強市場信心。
昨日,央行逆回購也被業界列為股市“四大利好”事件之一,并有人預測,在外匯占款繼續改善和財政存款投放的背景下,四季度流動性繼續改善將成為可期之事。A股昨日也迎來節后首個開門紅,上證指數收漲1.08%,深證成指上漲達1.96%。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國政府部分非核心部門關門及美政府減少財政支出恐增加其經濟下行的風險,QE退出節奏或再度延遲,則也為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維持現狀增添支撐。
不過,申銀萬國認為,四季度的資金雖不會比三季度更緊,但總量的寬松基本無望,資金利率中樞也難有明顯回落,更重要的是,從政策周期看,央行“鎖長放短”并未步入終結,緊縮未轉向放松、甚至還可能進一步加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