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雞”竟成“圈錢王” 再融資凸顯A股頑疾
業績連年虧損,多年未曾分紅,卻無礙“圈錢”之路——京東方“獅子大開口”再融資460億元,引發一片質疑聲:“鐵公雞”憑啥屢屢圈錢?“圈錢王”緣何屢屢虧損?重融資、輕回報格局何時才能改變?
“鐵公雞”竟成“圈錢王”
京東方一紙460億元再融資方案出爐后,市場一片嘩然。雖然再融資形式是定向增發,而且還僅僅是預案,并未得到監管層的批準,但如此大規模的融資額顯然刺激了投資者的神經。
根據公告顯示,公司以2.10元/股發行底價發行95億-224億股,擬募集資金額不超過460億元,不僅刷新年內再融資額新高,更創下A股近3年的圈錢紀錄。
“鐵公雞”、“燒錢王”、“無節操”……各種質疑、反對聲一片。查閱資料發現,京東方備受批判與其歷史上數次大舉融資卻幾乎“一毛不拔”密不可分。
作為一家上市超過10年的公司,該股上市以來的所有分紅金額僅寥寥數千萬元,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上市后,通過送轉股、增發B股,截至2012年末,總股本已達到135.21億股,較上市之初增長近25倍。
統計數據顯示,在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京東方先后融資人民幣19億、23億、120億和90億,加上此次擬增募的460億,京東方從2006年至今,擬融資的總額已經高達700多億元。
盡管公司采用定向增發的方式規避了證監會“3年不分紅,不能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的相關規定,但不少投資者質疑,低于公告前市價逾10%的價格增發,且股權稀釋近100%,可以說變相侵害了原有股東的利益。
同時,這也暴露出目前現金分紅與再融資掛鉤的方式存在較大的漏洞,縱容了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圈錢”的做法。
屢圈屢虧:再演昨日的故事
京東方無疑成為眾矢之的,但在如此低迷的市場環境下,“鐵公雞”為何敢于“獅子大開口”?對此,不少市場人士猜測,源于該公司好轉的中期業績。
京東方中期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8.2億-8.6億元,較此前發布的6.5億元增長了約2億元,盈利情況大大超過預期。相比前兩年連年虧損,今年幾乎可扭虧為盈。
京東方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募資主要投向京東方合肥8.5代氧化物TFT生產線、鄂爾多斯5.5代AMOLED生產線、重慶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生產線等在建項目,以及在合肥新規劃的觸摸屏生產線。其目的在于搶占新型顯示戰略先機,以及對接全球觸摸屏的巨大市場需求。
雖然面板行業是個燒錢的無底洞,但京東方的胃口顯然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在不少股民看來,京東方似乎又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不知會否再陷“融資——虧損——再融資”的怪圈。
“年復一年融資,年復一年股本擴張,年復一年期盼,年復一年市值縮水,”一位持有京東方A的股民無奈道,“頭頸伸得‘絲瓜長’,到頭就是一瓢冷水,將股民打入冷宮。”
IPO“冰封”難掩“重融資輕回報”頑疾
不論是招商銀行還是京東方,在股市IPO仍“冰封”的情況下,上市公司不斷尋求再融資之路“圈錢”,折射出中國股市“重融資、輕回報”的頑疾。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曾表示,我國資本市場在功能定位上存在偏差,過于強調融資功能。一些政策主要關注融資者利益而不太關注投資者的利益,過多地關注資金需求而忽略了資金的供給,通過IPO、再融資以及印花稅、傭金等,資本市場每年流出的資金規模在8000億至10000億元。
事實上,在海外成熟市場里,定向增發主要應用于并購、重組和難度較高的再融資,以避免攤薄原有股東的權益、產生不公平的財富轉移;而在我國,純粹以融資為目的的定向增發大量存在,凸顯了對原有股東保護意識的缺失。
在財經評論人士曹中銘看來,資本市場的一大功能為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但現行的再融資制度,不僅導致該功能被嚴重扭曲,“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斷上演,上市公司的巨額圈錢行為,也給市場資金面造成巨大的壓力,繼而打擊投資者信心。
“要改變這一格局,必須對《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進行改革,提高再融資的門檻。”對于那些只會“燒錢”而業績不佳或不能回報投資者的“鐵公雞”,理應被擋在再融資的大門之外,曹中銘認為。
(記者桑彤、高少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