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低價賣地轉型 水井坊稱交易無利益關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曹晟源 謝振宇 發自成都
近日股權轉讓一事,將剛剛換帥的水井坊再次推到眾人的視野之中。水井坊方面用地塊的復雜性和公司被外資收購的特殊時期等原因,將低價轉讓、關聯交易和公司撇清。
昨日(5月7日),水井坊董秘張宗俊及財務總監李直接受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對于5月7日本報報道(詳見《水井坊出售地產項目調查:全興改制“推手”曾永江再現身 接盤價格存疑》一文)提出其宗地整體轉讓價格偏低、水井坊與成都鑄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鑄信)董事長曾永江之間是否存在關聯而致交易完成等問題,做出了公司方面的回應。張宗俊表示,郫縣地產項目作為公司最后一個地產項目,轉讓完成后,公司與房地產業務基本“劃清界限”,由此,公司將進一步集中精力發展酒業主業,此次轉讓所獲得約6億多元資金,公司將投入到酒業主業中,包括公司日常產、供、銷及公司位于邛崍的基地項目。
盡管水井坊方面給出諸多理由,但記者參考了多位業內人士給出的上述水井坊轉讓土地評估價格,計算出的上述地塊總價的評估值仍超過9億元。
項目土地成本約5億
對于外界存疑的宗地整體轉讓價格,以及水井坊與鑄信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昨日李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予以解釋和澄清。
水井坊轉手的這個標的價值是否超過10億元、最終轉讓價是否偏低?對此,李直指出,公司請了業內權威的相關專業地產顧問機構、評估機構和律所參與到整體標的物的評估中;與此同時,公司也希望這個標的能夠在轉讓的時候獲得更多的利益,并且對投資者也要有所交代。
同時,地塊本身的條件限制,也是最終得出相應資產評估值的主要依據,水井坊方面也不斷強調,轉讓地塊的各種復雜性。李直稱,“當初,公司獲得這宗地時,它并不是標準的熟地,片區房地產開發滯后,房地產開發所需的基礎設施并不具備,到目前都是如此。這塊地的容積率只有2.4,加之周圍還有一個尚未搬遷的氣象站,因而實際的開發價值可能相對更低?!?/font>
盡管如此,水井坊在其財報中披露,該項目成功轉讓帶給公司較大的收益。
李直坦言,由于拿地時間較早,當初相應工業用地獲取的實際成本只有幾千萬元。2008年底,宗地實現土地性質變更,公司為此投入了4.24億元。記者以此計算得出,水井坊獲取宗地的總成本約5億元。
“2011年公司公布的5.3億元,包括了土地成本、公司做相應項目規劃,以及未完成的售樓部等設施建設的總成本。此次轉讓,我們最終實現了稅后凈利潤約9000萬元的收益?!崩钪北硎?。
價值方面或許因為各種復雜性變得合理,但接盤者是當年全興改制關鍵人物曾永江旗下的鑄信,難道只是巧合?張宗俊回應稱,在2011年正式對外公布后,2012年上半年許多地產公司對于公司轉讓的項目都表示出相當的興趣,多家內地、香港一線地產商曾經參與投標,進入正式比選的地產公司有6~7家,經過幾輪比選后,鑄信給出的相應價格最高,因此“去年8月,最后確立由鑄信來接盤”。
對于外界疑惑的水井坊將土地轉與鑄信,與全興改制進入瓶頸期時曾永江及時介入有關,李直強調道,這種可能性并不存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