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一周關3店 外資大賣場將進入大調整期
每經記者 王敏杰 發自成都
繼深圳園嶺店以及無錫紅星路店正式宣布關閉后,沃爾瑪上海閔行店也發布停業公告,將于4月8日正式關閉。至此,在一周時間內,沃爾瑪已宣布連關3店。
沃爾瑪表示,關店是為了優化商業布局,此事并不會影響其在上海的整體發展,未來將繼續投資上海市場,將通過與本土供應商更深入的合作,在上海開設更多商場,接下來中國區可能還會有部分門店陸續進行調整,但其強調并非是外界所謂的“關店潮”,后續山姆會員店會成為其側重的業務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除閔行店外,沃爾瑪在上海還有21家商場。
沃爾瑪的連續關店引發了市場對于大賣場模式后續發展的再度猜想。有分析人士指出,大賣場的鼎盛期已過,沃爾瑪連續關店或將引發中國大賣場模式的“強震”,未來,外資大賣場將會進入大調整期。
在業內人士看來,沃爾瑪連續關閉的是一些效益不好的門店。由于當初高速擴張,很多門店的選址并未經過慎重考慮,其中一部分通過收購而來的門店布局并不合理,為了止損,其關店或是唯一選擇。
聯商網主編諸振家表示,門店虧損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也有可能是租約到期,面臨漲價壓力,而且同一區域,競爭對手也很強大。”
雖然沃爾瑪表示,后續會堅持開設高質量的大賣場門店,但拓展速度明顯大幅放緩。“可能會將側重方向放在三、四線城市,因為一線城市的網點越來越稀缺,渠道只能下沉。”諸振家指出。
聯商網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僅沃爾瑪、家樂福及TESCO樂購3家在中國就關閉了12家門店。這3家全球排名前列的外資企業,去年開店數量平均降低27%。“這反映了市場需求正在改變,商家的經營戰略也在逐步調整。”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表示。
在諸振家看來,沃爾瑪接連關店帶來的影響確實存在,但大賣場模式尚未到遲暮的時候,“下一步還會陸續關店,沃爾瑪、家樂福包括易初蓮花都會有這樣的舉措。”在他看來,外資大賣場已開始進入大調整期,“大家都在權衡,如果門店的收益無法支撐租金,且人力等成本繼續上升,必定要考慮關店。”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大賣場品類齊全、消費環境相對較好的優勢使其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過氣。
相對這些外資巨頭,國內大賣場企業的開店速度仍相對較高,但現在已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在諸振家看來,本土大賣場企業發家三、四線城市,很多僅是區域性發展,遇到瓶頸的時期會相對較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