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三陷“質量門”銷量未受影響 食品監管效力遭質疑
“香精門”事件還未完全平息,洽洽食品近日又被爆出“蟲眼門”—旗下洽洽瓜子產品蟲眼多、破損、霉變。這是自2012年5月以來,洽洽食品第三次陷入“質量門”事件當中,此前其曾被曝光采購陳年瓜子,繼而被疑瓜子裝袋前噴灑香精。
“蟲眼門”事件一出,輿論再次嘩然。2月16日,中國網援引調查評測結果指出,每5粒洽洽瓜子就有1粒“臭籽”,此后洽洽瓜子臭籽率約兩成的說法被媒體大量引用。
洽洽食品于2月18日回應稱,公司葵花籽類產品歷年來接受國家、省、市各級監督抽查中,從未出現過蟲蝕指標不合格現象。且公司每月對各分工廠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進行隨機抽樣檢驗,蟲蝕指標全部符合標準要求。
“對于臭籽率高達20%的說法,肯定是有以偏概全、夸大的嫌疑。而且現在市場上假冒的東西也很多。”洽洽食品董秘辦工作人員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稱洽洽瓜子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同日,中國堅果炒貨網也發布消息稱,安徽省質監局炒貨及堅果制品省級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合格率高達98%。
盡管洽洽食品在九個月里被爆出三起“質量門”事件,但洽洽食品和業內人士均認為,這并不影響洽洽的銷量。多次質量事件凸顯的一致狀態是—洽洽食品均在堅定否認和辯解后安然過關,當中涉及對瓜子食品質檢、監管方面的追問,相關監管部門常不愿做過多調查甚至置評。
采購不嚴或多蟲眼
今年2月初,中國網爆出洽洽瓜子存在質量問題,其中蟲眼多、霉變等最為引人注目。中國網食品頻道記者經親身體驗后,在報道中指出其在超市買的480克洽洽牌精選葵花籽中,含30多粒有蟲眼的瓜子。
此事被曝光后,中國營養聯盟副秘書長王旭峰和多位營養師紛紛跟進,并掀起微博“數洽洽、樂哈哈”的找瓜子蟲眼、霉變的風潮。有不少網友曬出帶蟲眼的洽洽瓜子圖,甚至還貼出了瓜子中含有扣子、玻璃渣的圖片。
2月16日,中國網援引調查評測結果指出,每5粒洽洽瓜子就有1粒“臭籽”,此后洽洽瓜子臭籽率約兩成的說法被媒體引用。消息一出,外界對洽洽瓜子的質量安全質疑不斷,其中也不乏對國家標準和食品監管的追問。
洽洽食品在隨后的聲明中說,公司葵花籽類產品歷年來接受國家、省、市各級監督抽查中,從未出現過蟲蝕指標不合格現象。
“對于臭籽率高達20%的說法,肯定是有以偏概全、夸大的嫌疑。而且現在市場上假冒的東西也很多。”洽洽食品董秘辦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如果真是這樣的產品,我們是出產不了的。”她表示,洽洽瓜子有一套嚴格的檢驗流程,出產時經過內部、第三方、主管部門檢驗。
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回應記者稱,2月16日下午對洽洽瓜子的抽檢結果顯示,洽洽瓜子質量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在中國堅果炒貨網為記者提供的抽檢報告中顯示,隨機抽檢32袋150克/袋的洽洽香瓜子,按照SB/T10553-2009標準所檢項目合格。然而,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正是洽洽食品董事長陳先保,陳先保還擔任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食品安全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洽洽食品聲明稱,依據SB/T 10553-2009《熟制葵花籽和仁》標準中感官要求規定,烘炒葵花籽蟲蝕粒應≤1.5%,“公司一直嚴格執行此標準并在生產過程中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內控標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