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整合棋局陷利益纏斗 包鋼稀土強勢招致不滿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封面文章
大稀土難局
稀土整合棋局中,私利與使命迎來堅實沖撞,敏感問題鱗次浮現,地方企業與央企、民資與國資、局部與整體陷入利益纏斗。找到平衡點,是這個產業繞不開的命題。
所有人都暴跳如雷。
1月21日,內蒙古包頭。在茶杯跳起又落下的瞬間,張忠瞪圓了眼睛。與《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的談話剛剛開始,他便忍不住拍起了桌子。
憤怒的原本不該是張忠。他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包鋼稀土)的董事兼總經理,他指揮的公司正在扮演一場席卷全國輕稀土資源大整合中的主導角色。這場始于2007年的攻堅戰從一開始就進入白刃戰狀態,如今,包鋼集團內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所有稀土上游企業悉數被其收編,“三步走”的整合已棋至中盤。
包頭是全球輕稀土產業的中心。這里現在和未來只被允許有一家稀土上游企業存在,那就是張忠所在的包鋼稀土。
這導致包鋼稀土一段時間以來處于同行無休止的抱怨和指責之中。從2011年5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下發《稀土上游企業整合淘汰工作方案》開始,直至2012年底“整合重組框架協議”簽署,35家被關停和被兼并的企業一直未曾放棄“活下來的抗爭”。他們情緒一度失控,試圖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表達不滿。一位包頭的民營稀土老板多次闖進政府部門的會場抗議,并見人就說,“所有家當都投在這里,怎么能說關就關了!”
包鋼稀土的強勢地位也招致地方政府部門的不滿。鑒于整合出現的困境,包頭市經信委會曾多次要求包鋼稀土加強與35家企業的溝通,并制訂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但并未被包鋼稀土采納。
張忠認為,地方政府部門的態度與稀土整合“全國一盤棋”的戰略頗有抵牾,甚至在暗中助長某些企業的違法擴產。一家列入關停名錄的包頭稀土分離企業“暗度陳倉”,最近剛將稀土分離產能由原來的3000噸提高至8000噸,卻并未遭到制止。張忠不無憤慨地說:“這非常非常嚴重,這是非法的。”但這看上去并未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夠關注。
央企近年的頻繁插手成為點燃張忠怒火的另一根導線。2011年6月7日,中國鋁業與江蘇省五家獲得指令性生產計劃指標的稀土分離企業及一家貿易公司,共同成立中鋁稀土(江蘇)有限公司,意圖一舉盤整江蘇省稀土格局。在張忠看來,此舉完全是與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國家意志背道而馳。“經過這一輪的圈地運動,中國每年分羹指令性生產計劃的省份由原來的7個變為10個,企業數量不減反增。由此釀成的產能過剩助長了非法稀土原料的盜采。”他說。
從包頭北部180公里外的白云鄂博礦區至包鋼稀土分離工廠的公路上,日益下降的車流量正在記錄稀土價格陡降的事實。另一邊,不斷推高的生產成本和極速萎縮的市場需求導致眼下幾乎所有的稀土生產企業被迫陷入停產。2011年大賺70億元的包鋼稀土發布公告稱,2012財年凈利潤將同比下降一半以上。
一位接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人士同樣難以保持平靜。1月28日,在北京萬壽路的狹小辦公室里,他坐立不安地說,這些利益團體只顧在稀土叢林里你死我活地廝殺,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叢林不遠處,沙漠正在逼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