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聲明撇清關系 稱法律不是擋箭牌
“藥雞門”事件曝光已有兩周,這段時間內,作為采購了山東六和集團“問題雞”的肯德基等洋快餐巨頭們,并未認真承認錯誤。
而且,作為多次自檢檢測出“六和雞”存問題卻未停止采購,并且隱瞞檢測結果的肯德基,在12月29日最新發布的聲明中不僅未就采購“問題雞”道歉,還聲稱沒有“瞞報”意圖,原因是“目前中國相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要求企業向政府呈報自檢結果和向社會披露自檢結果”。
相關食品營銷專家認為,肯德基的聲明缺乏誠意,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不僅僅要合法,更需要對消費者知情權有告知義務。
“藥雞門”事件中,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企業長期采購六和集團生產的肉雞,而六和集團近期被發現肉雞養殖過程中大量違規使用抗生素等。不僅如此,2010年至2011年,肯德基母公司百勝集團共自檢六和集團雞類產品19批次,其中有8批次產品抗生素殘留不合格。也就是說,肯德基最早于2010年就已經知道抗生素超標的問題,直到2011年百勝集團才停止了主要問題工廠臨沂工廠的供貨資格,2012年8月才解除六和集團供應商資格。肯德基在采購了“問題雞”之后,不僅沒有及時解除六和供應商資格,并且沒有及時將自檢信息告知消費者,反而一直隱瞞不報。
事實上,在法理上,肯德基的說法也很難站得住腳。據新華社報道,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規定:“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顯然,肯德基使用抗生素超標的“速生雞”作為加工食品的原料,屬于食品安全事故。而《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應當立即予以處置,防止事故擴大。事故發生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此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7年公布《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等情形被定義為“不安全食品”,對“不安全食品”,食品生產者除了“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之外,還應當實施“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等召回行為。
一位快消人士直言,肯德基進入中國以來,迅速占領了中國快餐市場,與麥當勞兩家一起幾乎占據了洋快餐八成以上市場,這讓兩大巨頭在行業占據壟斷地位。
前述快消研究人士坦言,造成此次事件,與肯德基在中國的區域分支機構權力過大有關。區域采購權力太大,則很可能有灰色利益問題,進而造成供應鏈出問題。不少企業,包括家樂福等早已發現此類問題,并限制了區域分支機構權力,而肯德基依舊采用此管控模式。
而在“問題雞”事件發生后,肯德基及麥當勞等企業并未認真自省并公布所有供應商產品的檢查結果,也未認真對待公眾的知情權。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對消費者的傲慢態度必將損傷企業品牌,市場銷售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鐘毅 王娟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