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克可制冰毒被限售:感冒藥市場洗牌在即
麻黃堿類藥物限制令落地。12月6日,國家藥監局發文,要求對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在內的6類含麻黃堿超過30mg的藥品進行說明書修訂,并轉為處方藥管理。這意味著幾大類感冒藥都將無法直接從藥店買到。
這其中新康泰克首當其沖,12月11日,葛蘭素史克(GSK)企業傳播總監張颯英確認:“公司所產的新康泰克有一個品規在限制之列。” GSK同時發函表示,中美史克已在2012年7月1日調整了渠道分銷模式,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簡稱康泰克膠囊)由非處方藥轉為處方藥,僅在醫院渠道銷售。
醫藥業內人士根據市場規模分析,康泰克膠囊銷售額接近20億元,其中在零售市場銷售規模估計約12億元,這意味著其零售市場銷售將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海王生物(000078)旗下的海王藥業、利君國際(HK2005)、浙江震元(000705)等企業的數款感冒藥也將被轉為處方藥。
由于絕大多數麻黃堿類感冒藥的麻黃堿含量均為30mg或以下,因此白加黑、百服寧、泰諾及大部分國產感冒藥躲過了轉為處方藥的命運。
針對“康泰克”
麻黃堿類物質通過簡單的化學加工,就可以制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即俗稱的冰毒
GSK并未回應新規對于康泰克膠囊銷售的影響,僅表示新康泰克片劑仍為非處方藥,可以在藥店正常銷售。
新康泰克兩款產品長期盤踞國內化學類OTC感冒藥銷售排名的第一位。國家藥監局南方藥物經濟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其市場份額為6.9%,遠高于泰諾、白加黑等產品。
康泰克膠囊熱銷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偽麻黃堿的含量。麻黃堿類物質主要用于緩解鼻黏膜充血,對于鼻塞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國內主流感冒藥中,麻黃堿類物質每粒含量多為30mg,而康泰克膠囊高達90mg,其緩解鼻塞效果不言而喻。
但麻黃堿類物質通過簡單的化學加工,就可以制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即俗稱的冰毒。中國非處方藥協會秘書長王偉尷尬的表示:“國際上對于麻黃堿類藥品都比較關注,但真正拿藥來制造毒品的,好像只有中國有類似案例。”
江蘇曾破獲過用康泰克膠囊制毒的案件,800多盒康泰克共提煉出95克冰毒,每克冰毒的成本價為100元左右。而相對來說,用含30mg麻黃堿類的藥物提取冰毒,利潤誘惑并不大,因此犯罪分子的黑手頻頻伸向康泰克膠囊。
國家藥監局曾多次發文要求限制麻黃堿類藥物在藥店的銷售,但正如外商制藥協會發言人左玉增所說:“在流通環節中出現了問題,并非是藥品本身安全性的問題,藥監部門也很難完全監管到。”
今年6月26日,最高檢、最高法、公安部聯合出臺文件,掀起了新一輪打擊麻黃堿類藥物制毒的風潮。9月4日,國家藥監局終于明確下文,要求將單位劑量在30mg以上的麻黃堿藥物列入處方藥管理。
這意味著康泰克膠囊等數個品種今后無法在大眾媒體上進行廣告宣傳,患者無法在藥店隨意購買到。GSK可能早已預見到了這一點,從2009年至今,江蘇、貴州、云南等省份的基本藥物增補目錄中康泰克膠囊都獲得了一席之地,保證了其醫院銷售的途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