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凈利驟降15% 計提貸款減值準備40億元
今日,中信銀行(601998.SH,00998.HK)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該行(包括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子公司)第三季度實現歸屬于該行股東的凈利潤78.53億元,同比下降14.66%。中信銀行稱,主要原因是根據審慎原則計提40.07億元貸款減值準備所致。
受到第三季度業績大幅下挫的拖累,今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實現歸屬于該行股東的凈利潤272.26億元,同比增長12.38%,增速遠遠低于上半年的29%。
與中信銀行第三季度利潤下挫近15%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公布了三季報的股份制銀行,前三季度利潤增速普遍保持在30%以上。例如,華夏銀行利潤增速達40%,光大銀行也達到35%。
息差下挫14個基點
中信銀行201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該行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4%。
今年的第三季度,中信銀行凈利潤卻降至78.5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3.47億元。而如果算上計提的40億元貸款減值準備,則要比去年同期的92億元,多出26.53億元。
盡管如此,第三季度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三季報顯示,前三季,中信銀行實現營業凈收入662.82億元,同比增長19.52%,其中三季度實現營業凈收入221.11億元,同比增長也僅僅只有9.7%。
從收入構成來看,利息凈收入依然是構成收入來源的主體。
在前三季度的662.82億元凈收入中,中信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557.18億元,同比增長18.63%;非利息凈收入105.64億元,同比增長24.43%。非利息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15.94%,同比提升0.63個百分點。
而利率市場化的實質性啟動,以及央行連續兩次降息的背景下,中信銀行的凈息差也應聲而落:三季報顯示,該行凈息差為2.82%,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中信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攀升:9月末,中信銀行資本充足率達13.72%,比上年末上升1.45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0.07%,比上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
步入戰略拐點期?
與其他上市銀行相比,前三季度,中信銀行的資產、負債擴張顯得較為乏力。
截至9月末,中信銀行資產總額為2.9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28%;負債總額2.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84%。
而絕大多數上市銀行資產、負債的增速普遍在10%以上,即使是國有大行,其資產、負債增速也都均能超過5%。例如,前三季度,中行資產、負債增速分別達到7.73%、7.62%;農行的資產、負債增速更是在兩位數以上。
資產質量方面,9月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6%,與上年末持平。
該行并未在三季報中透露,9月末不良貸款的具體規模。但由于9月末的貸款余額比去年末增長了11.7%,不良貸款率不變的情況下,意味著不良貸款的余額是上升的。
利潤增速下滑;資產、負債增長乏力;不良貸款余額上升,種種跡象顯示,中信銀行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關鍵節點上。
在今年年中召開的戰略客戶銀企中秋聯誼會上,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也曾坦承,中信銀行正處于承前啟后的歷史發展階段。“三大直接原因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信銀行發展戰略。”
具體來看,其一,中國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其二,中信銀行近3萬億的資產規模,其經營管理策略與國有大行、小型銀行均有較大差異。以現有規模,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是什么?其三,25年的積累,使中信銀行具備了進行戰略性調整的管理基礎,同時也到了必須要調整的階段。
三季報還顯示,9月末,該行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1.6萬億元,客戶存款總額2.2萬億元。這意味著,9月末,中信銀行存貸比達到71.6%。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