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年內150億債務到期 評級展望遭下調
“雙節”剛過,中國最大遠洋運輸企業——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1919.HK,下稱中遠)悄然在中國貨幣網掛出《關于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期業績》的說明,為其上半年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大幅下降79.7%做了一番解釋。
并不顯眼的事件背后,不僅事關中遠在銀行間債市發行三期本金總額190億元中期票據的安危,更事關主要債權銀行對其償付能力的信心。外界鮮有人知道,中遠控股乃至中遠集團剛剛度過一個超60億的龐大債務集中償付高峰期,這是在凈利潤大幅減少的前提下完成的。
本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遠控股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期末余額大降30%,由年初的191.3億元降至期末132.6億元,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已歸還。”
但這只是今年14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的40%,下半年還有六成債務在等著中國遠洋。
此前,中遠集團董事長魏家福說,這是他45年航運職業生涯中“最嚴峻的時刻”,他甚至表示已經打過多次報告,寄望于政府伸出援助之手。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兩年前慷慨解囊如今又進退兩難的龐大的債權銀行團隊。
中遠控股2011年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1年三季末,該公司共獲得包括工農中建和招商、中信等銀行高達637.86億元的融資額度,已使用255.69億元,不足一半。
“大多數額度是2009年批的,相當大一部分是三年期的美元銀團貸款,下半年還有一波將集中到期。”10月22日,某國有大行投行部人士如是告訴記者。
在上述人士看來,資產負債率超過70%,總資產高達1581.4億元的中國遠洋,如果凈利潤持續大幅下滑,一旦喪失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龐大的償債高峰到來之際,銀行又將何以自處?
年內150億元債務之壓
2011年末,當中遠凈利潤虧損104.5億元,同比大降254%之時,債市投資者就開始盯住其總額高達190億元的三支中期票據——50億的“10中遠MTN1”、100億的“09中遠MTN1”和40億的“11中遠MTN1”。
此前,面對龐大的資本支出壓力,中遠不得不將原定于2012年1季度發行的中票改至2011年末發行。相對于年限高達7年或10年的中期票據,債權銀行則更關注200多億銀行貸款的安危。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中國遠洋共獲得637.86億元授信額度,其中,中國銀行以271億元獨占鰲頭,招行、工行、建行、農行分別為73.68億、22.85億、45.57億元和60億元;而在尚未使用的將近400億元大盤中,中行占到188億元。
“2008年后,中行和開行一直在航運金融方面下了重注。”10月22日,一位國有大行公司部人士介紹,中行甚至在上海成立了專門的航運金融服務中心,中銀香港在境外銀團貸款中也起到了關鍵角色,僅僅中銀香港就發起了多起資金量龐大的美元外匯銀團貸款。2009年的數據顯示,僅僅中銀香港簽署的航運企業授信協議金額就在230億元以上,位列中行系統內分行第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