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炒房者逃離樓市 3.7萬樓面價4.6萬出手
[ “低價跑量”幾乎是所有開發商在溫州市場今年的首選。當年的許多豪宅,價格都早已明顯下跌 ]
在聚集著國內最多炒房者的溫州,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價格火拼的狀態。
“最難做的市場就是溫州。”華南一家規模較大的住宅開發商曾經多次去溫州看地,但該公司杭州分公司的負責人還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溫州的土地市場并不好做,“最近華潤和森馬合作的地塊,我們也曾去考察過多次。”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
事實上,該公司今年在溫州剛推出一個樓盤,不久后即被綠城的項目以低價“應對”。“他們旁邊是綠城開發的一個樓盤,沒有想到的是,綠城今年走的是低價策略。”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地王風光不再
不僅如此,在溫州樓市鼎盛時期出讓的“地王”項目溫師院地塊也不得不選擇低價入市。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一些沿河的排屋已經在封頂,不少建筑的外立面都已經做好。溫州天浩置業一手房部副總向洋對記者表示,這個項目曾經想以將近5.7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入市,最終的實際成交均價只有4.6萬元/平方米左右。很難想象的是,該項目的樓面價高達3.7萬元/平方米,“出于多種原因,開發商在虧本走量。”
“低價跑量”幾乎是所有開發商在溫州市場今年的首選。當年的許多豪宅,價格都早已明顯下跌。曾經代表溫州樓市最高價的綠城鹿城廣場,2010年市場巔峰時的二手房價格一度接近10萬元/平方米,現在已腰斬,有些戶型成交價甚至還不到5萬元/平方米。
有開發商為了盡快走量,在項目開盤時號召股東每人消化幾套房子。通過股東來消化房源,這大概也是溫州開發商能想出的“奇招”。
由于市場低迷,溫州多數高端項目的成交價已經不及最初的開盤價格。“去年下半年溫州老板跑路的傳聞比較多,在這一波的經濟危機中,許多人急于通過拋售豪宅來套現,這些樓盤單價高,戶型大,一套動輒千萬,所以這也是許多豪宅價格波動較大的原因。”向洋對記者表示。
10個月土地零出讓
商品房市場的低迷也使溫州土地市場陷入了整整10個月的“冰封時期”。
從去年11月開始,溫州土地市場就進入了市區住宅用地“零成交”狀態,這個狀態持續了10個月之久。
就在此前的2010年,溫州土地市場還處于沸騰狀態,當年的11月29日,位于溫州市區的原溫師院地塊以總價37.02億的價格被溫州房企置信房產競得,樓面價高達3.7萬元/平方米,創造了溫州宅地新地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