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家創業板公司業績跑輸GDP
“肥了”三費 “瘦了”研發
在政策加速推動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活躍于新興產業領域的被給予了厚望。然而,已披露中報顯示,125家公司(不含今年上市企業)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3.12億元,同比增幅僅為7.54%,低于同期7.8%的GDP增幅。
創業板公司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合計63.26億元,同比增長逾三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不進反退,研發費用合計為8.07億元,同比減少3.44%。
業績實際增幅不足4%
作為市場最年輕的成員,創業板集中了大批高成長中小企業。然而,與旺盛的融資需求相比,創業板的中報業績卻不盡如人意。已披露中報的125家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3.12億元,同比增幅僅為7.54%。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創業板公司上半年業績增幅跑輸GDP。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環境不佳,鋼鐵、船舶等傳統經受了巨大的考驗,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必要性日益凸顯。規模小、技術先進的創業板公司本應迎來發展的良機,不過從中報財務數據來看,難以消化快速增加的費用支出,導致這些公司盈利能力大幅萎縮。
統計顯示,125家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合計320.78億元,同比增加了16.22%。一般來說,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收入與費用的增長應該呈現同步的特征,但是創業板公司在成本增加方面卻是超常規的。這些公司上半年銷售費用合計31.39億元,同比增幅為36.16%,較營業收入增幅高出了近20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創業板公司期間費用整體增幅十分驚人,125家公司上半年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合計達到了63.26億元,同比增長了33.84%。需要指出的是,創業板公司多數上市時間不久,大量的超募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貸款,這些公司上半年財務費用總額為-6.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75億元,節省開支2.64億元。如果不考慮財務費用,創業板公司其它兩項期間費用的增幅將達到36.53%。
由于費用支出規模大幅攀升,創業板公司盈利能力明顯削弱。剔除補貼、投資收益等因素,125家公司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合計為48.32億元,同比增幅僅為3.90%。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