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騙補之疑:家電制造已成為被透支行業
雖然對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的質疑加以澄清,海信的損失仍然顯而易見。
‘海信在這件事上確實存在不規范之處。’7月13日,家電業資深專家劉步塵稱。
‘騙補’真假與否,尚在爭論,涉嫌其中的家電企業紛紛喊冤,但家電行業業績整體下降卻是不能回避的。
“騙補”之疑
青島東海西路17號,海信總部所在地。
7月10日,海信大廈與往常一樣,顯得平靜。然而,連日來,海信“騙補”之說,讓其到處滅火,也讓整個家電行業在這個大熱天里更加熱鬧起來。
2012年5月25日,國家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聯合下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平板電視推廣實施細則》,節能補貼總額達265億元,實施時間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經過層層審查,海信、美的、三星、海爾等家電企業巨頭部分產品順利入選。
7月初,該政策實施一個月后,有媒體報道稱,家電賣場里“節能補貼”的宣傳單隨處可見,但一些標稱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家電產品,實際能效指數并不符合節能補貼要求,個別家電企業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該報道直指海信。
報道援引某商場海信銷售人員的介紹,海信的機器都是中標的機器,以前的老款不能補貼,而商場中的新款,標示1級能效,都能享受補貼。該報道認為,1級能效實現了,但能效指數卻不足財政部規定的實行補貼必須要達到的1.7的數據要求。銷售人員對此做出的解釋是:“他們只負責銷售,具體解釋由廠家負責。”不僅如此,海信銷售人員稱,在補貼方式上,可以直接把價錢降下來,給顧客補差價,以圖方便。
由此,“海信等品牌家電效能不符合國家要求”、“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的報道在業界及社會上廣泛流傳,讓其陷入“騙補”漩渦。
10日上午,青島南京路的五星電器,海信電視各類產品擺放在最為顯眼的位置。“海信智能電視補貼全覆蓋”、“國家補貼加海信補貼”等字眼布滿展廳。
銷售人員向新金融記者介紹,展廳內的電視產品全部中標,進入政府財政補貼系列的范圍。她說,海信電視產品銷售類型在超市、商場有所區別,有的產品不符合節能補貼規定,但也要在市場上銷售。但其同時坦言,在補貼方式上可以降價直接補貼。
在香港中路國美電器,門口、商場專柜等,同樣張貼著“節能補貼”的宣傳畫。銷售人員解釋,“全覆蓋”并不意味著全部電視型號都能中標節能補貼。關于補貼方式,新金融記者得到了與五星電器賣場同樣的答復。
“如果沒有留存消費者的身份證復印件,海信最終還是拿不到財政補貼。”第一創業證券天津營業部首席投資顧問陳中平對此認為,海信將未能達到補貼要求的彩電貼上了節能標志,其一線營銷人員把直接降價說成“節能補貼”。
“這明顯是無視消費者的知情權,被懷疑騙取節能補貼也是咎由自取。”劉步塵對此表達了同樣觀點。他表示,按照國家規定,執行家電補貼政策,必須憑借消費者身份證復印件、發票、承諾書領取現金補貼,直接在價格上優惠是不合規行為,應該受到處罰。
劉步塵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認為,根據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平板電視推廣實施細則》要求,達到1級以上能效標準、而且能效指數超過1.7的平板電視,可以享受100元-400元的節能補貼,而海信在實施期間,確實存在不規范之處,同時在處理“騙補”嫌疑事件上,表現得也并不理想。
“海信電器騙取節能補貼系媒體誤讀。”山東資深業內人士孫揚(化名)則認為,國家家電節能補貼標準和實施細則雖然已經下發,但是企業還沒有進入正式申報補貼階段。他進一步解釋,海信等家電企業采取的是國家財政補貼與企業補貼相結合,雖然有的型號沒有納入財政補貼范疇,但企業可以直接補貼,并不違背國家政策。
即便如此,海信仍然無法擺脫“騙補”的嫌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