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橋電廠虧本3000多萬轉讓后被拆 引發逆壟斷猜想
近日,備受輿論關注的魏橋電廠 (魏橋集團旗下山東濱州工業園熱電廠),在被企業收購僅20天后,便蹊蹺地遭拆除,并曝出原地塊將用于地產開發,但該消息未得到進一步核實。
關于魏橋電廠的轉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查到該電廠的具體盈利情況,但魏橋集團的熱電業務自2008年后每年的毛利潤在23%以上,而在6月15日,該電廠竟以低于當初投資額超3000萬元的價格被轉讓。此舉引發各種猜測。
不過記者調查后發現,此次轉讓的電廠僅為魏橋創業集團旗下的電廠之一,因此有知情人士向記者稱,這一行為還遠說不上 “魏橋模式”的破滅。
盈利電廠虧本轉讓
6月15日,魏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魏橋紡織發布公告稱,“于2012年6月15日,本公司及濱州工業園與中海投資訂立資產轉讓協議。”公告顯示,魏橋紡織將連同濱州工業園向中海投資轉讓全部出售資產,其中魏橋紡織及濱州工業園將分別向中海投資轉讓熱電資產(即魏橋集團旗下山東濱州工業園熱電廠,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魏橋電廠)及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合計為6.985億元,其中熱電資產及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價格分別為6.113億元和8720萬元。據說明,此次出售資產的轉讓價格基于2012年5月31日的估值總額之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資料后發現,此項資產轉讓實為虧本轉讓。濱州傳媒網資料顯示,濱州工業園熱電廠是入駐濱州經濟開發區的首家熱電廠,已存續近10年。2002年開工建設,當時的總投資額為7.3億元,總占地面積為212畝。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此電廠自2008年以后,一直運作良好。據魏橋《2012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08年和2009年,該公司熱電業務的毛利率都在30%以上,2010年和2011年前9個月分別為24.18%和23.51%。而本次所出售的濱海工業園熱電廠在濱州市2009年度企業納稅貢獻前200名排行榜中位于第113位。
這么好的資產為什么會以低于10年前投資成本價來進行轉讓呢?“這個電廠的設備廠房都有折舊,我們的評估值是由有資質的第三方來評估的。”魏橋紡織證券部劉先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對于轉讓電廠資產的原因,據《經濟導報》報道,魏橋方面的解釋為,“整體關停濱州工業園熱電廠是為了響應國家節能降耗精神,順利完成減排目標。”不過,根據山東省發改委6月5日發布的 《關于2012年山東省電力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計劃的公告》,濱州工業園熱電廠并不在淘汰目錄之列。
原地塊或進行房產開發
6月15日的這項資產轉讓隨公告的發布生效,但20天后,這家熱電廠即被宣布“關停”,引發一些人的猜想。
魏橋紡織公告資料顯示,資產轉讓的對手方中海投資,主要業務為根據有關主管部門的指引進行投資。另據公開資料顯示,中海投資的實際控制人是濱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兩大股東分別是濱州經濟開發區公用事業管理局和濱州經濟開發區運輸服務管理處,均是濱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旗下的事業單位。此次資產轉讓是“鑒于濱州市城市化進程迅速,有關主管部門計劃改善城市規劃”。另據一些媒體報道,這塊被中海投資收購的土地將用來建高層住宅。
不過據《經濟導報》報道,濱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宣傳中心主任趙清華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濱州工業園熱電廠原址所在的土地后續開發并不知情。
而知情人士推論,因該地塊位于魏橋集團兩個產業園中間,故在此地塊建設一高層住宅可能性不大。因此該此塊土地是否會被用于地產開發,截至發稿時,記者未得到權威方證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