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200萬存單離奇變借貸 經手行長被停職
未經客戶簽字,卡中200萬元即被轉走借給他人。
為此,中國銀行連云港連云支行(下稱“連云支行”)VIP客戶吳秋(化名)女士向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認定連云支行存在“違法借貸”的事實,并償還其200萬元本金和利息損失。6月29日,該案在上述法院公開審理。由于案情復雜,截至記者發稿,此案仍在審理之中,未有定論。
法庭上,雖然原、被告雙方對于200萬元的個人轉賬業務交易單(下稱“轉賬單”)上的簽字確非出自吳秋本人之手認定一致,但對事件的原委經過各執一詞,爭辯激烈。
吳秋稱,她存在理財卡中的200萬元之所以會被中行轉賬至他人賬戶,是受了該支行原行長王媛(化名)的欺騙,以為是拿200萬元買理財,實際上被銀行擅自借給陌生人。而連云支行稱,吳秋自愿借錢給被轉賬人,雖然轉賬單上的簽字是王媛代簽,但這是因為吳秋在輸入密碼后有急事離開造成的,流程雖有缺陷,但仍是正常的民間借貸。
就雙反迥然不同的說法,《投資者報》記者幾番聯系連云支行進行求證,但對方在答應了采訪請求后最終回復稱:“由于案件進入審理階段,經請示上級行,不便接受采訪。”
雖然由于原、被告雙方的各執一詞,目前又都缺乏足夠有力的證據,事實究竟如何仍有待司法機關的調查,但銀行的流程不嚴是顯而易見的。據記者了解,目前,王媛已被停職。
200萬理財資金被挪用
赫然聳立在連云港市CBD核心區的“陽光國際大廈”,號稱蘇北第一摩天高樓,傍海而建,是連云港的商務地標建筑。連云支行和吳秋丈夫的外貿公司同在這棟樓宇之中。
由于距離較近,往來方便,作為連云支行的VIP客戶,閑暇的吳秋一直在連云支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和行長王媛非常熟稔。
然而,原本看似和諧的關系,卻在2011年12月12日這一天出現了問題。
吳秋告訴本報記者,2011年12月12日,其丈夫正在韓國出差。一大清早,王媛打電話來說有好的理財產品可以幫其購買,吳秋不必在場,買好了通知她。
按吳秋的說法,在連云支行買理財一直很“便利”,因為從理財賬戶里轉賬無需密碼,王媛一人都能代辦,事后客戶只要簽字確認就行。因此吳秋并沒懷疑。
上午10點左右,吳秋接到銀行劃走200萬資金的短信通知,以為理財產品買好了,就如往常一般下樓去銀行準備簽字拿單據,不料卻被王媛告知,錢已借給了在外開公司的銀行同事張金(化名)周轉生意,三天即還。隨后,王媛將客戶單據交給吳秋,并塞給其一張沒有利息約定,只寫明借期3天的借條,落款寫著“借款人張金”和“擔保人王媛”。
按吳秋所述,盡管極不情愿,但在王媛的勸說和擔保下,她收下了借條。但次日吳秋就被王媛告知,張金不見了。
“我當時就覺得這是個圈套,哪有這么借錢的?”吳秋要找王媛的上級領導,被王媛哭著攔下。吳秋告訴記者,早前本想報案,但因王媛的苦苦哀求和百般承諾而作罷,直到今年3月15日,遲遲拿不到錢的吳秋遭到王媛“逼急了就跳樓”的要挾,無奈之下找連云支行上級管理行領導解決,但無果,遂才決定訴諸法律。
吳秋稱,經過多番的努力和調查,其200萬元被劃至一個名為“連云港華和工貿有限公司”(下稱“華和工貿”)的賬戶,而此賬戶與張金毫無關系,只是此筆賬款事后被轉至張金名下。
偽造的簽名
更令吳秋痛苦的是,原本憑借身份證就能調取的轉賬單卻是在連云支行管理行領導的要求下,走了一圈公檢法程序后才拿到手。為何連云支行連一個小小的轉賬單都不肯出具呢?
終于拿到轉賬單后,吳秋恍然大悟,因為其上客戶簽名處的簽字并非自己所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