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反腐”第一槍:聚劃算前總經理被刑拘
昨日(7月5日),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對外表示,據杭州警方確認,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旗下團購網站聚劃算前總經理閻利珉已被采取強制措施。
據悉,相關涉案情況目前仍在持續調查中。對此,電商觀察員魯振旺感到很意外。他表示,一直以來,阿里的反腐從未停止過,但這一次卻是其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整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基于上述事實,再次彰顯了阿里對腐敗的零容忍和動真格的決心,也意味著阿里交出了第一份自身打擊整治腐敗的答卷,被業界視為國內大企業第一次系統性的打擊和防治腐敗的成功案例。
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近6萬億元,其中淘寶系統就擁有800萬商戶,交易額已超6000億元。交易量的劇增、交易額的攀升,客觀上為尋租牟利提供了空間。
今年3月7日,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在毫無預警之下被免職。盡管在閻的帶領下,聚劃算剛剛創下2011年年營收總額超過100億元的業績,卻沒成為其“免死金牌”。當時其被免職的原因即在聚劃算團隊管理中存在重大失職行為,正是這樣的原因也間接導致了聚劃算成為阿里腐敗問題的重災區。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對閻利珉個人是否涉及不正當利益收授問題的調查,其實阿里廉政部一直在和杭州警方密切配合開展工作,直至其被刑事拘留。
這是阿里再一次主動對外公開其內部反腐進展。就在此前,阿里也多批次對外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而隨著對閻利珉的調查進入司法環節,阿里認為外界關心的關于聚劃算團隊的反腐調查行動,已經交出了首份答卷。
這就意味著,阿里反腐并非只打 “蒼蠅”(此前被處理的多為基層員工),而是已經走向了更高的層級,動了真格。
根據阿里廉政部數據,今年1~6月份,集團廉政部、集團內審合規部共查處違規員工28人,移送司法機關員工7人,外包人員3人。隨著對腐敗行為的不斷打擊,部分員工以及外部店家之間涉嫌不正當利益輸送的空間受到顯著遏制。
有報道稱,自反腐行動展開至今,阿里巴巴集團尤其是淘寶部分員工以及外部店家,涉嫌不正當利益輸送事件已經明顯得到遏制,外部腐敗向淘寶滲透的路徑已經基本被切斷。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透露,以聚劃算為例,2012年,阿里收到的圍繞聚劃算的實質性舉報和投訴量比2011年下降了90%。
調查顯示,此前業界瘋傳的“小二(員工,下同)受賄”問題,亦并沒有如外界所傳言的那么惡劣。根據阿里信息安全部門的統計,在調查中發現,大量號稱“后臺是淘寶小二”“包上聚劃算、天天特價、淘金幣活動”的操作,其中絕大部分案例,實質是不法分子借助概率實施詐騙。為此,阿里已經發出風險警示,提醒商家不要上當受騙。
而最新公布的阿里官方聲明亦強調稱,在整個過程中欣喜地看到,絕大多數員工是正直的,抵御住了巨大的誘惑,為他們感到驕傲。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知名教授林江表示,企業大了,一定會遇到腐敗問題。“家丑不可外揚”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過去大家喜歡執行“家法”,都選擇靜悄悄地去做。由于出問題的很多都是當年勞苦功高的“功臣”,有些企業管理者選擇包容。現在秉公辦理,對企業管理而言是更為完善的機制。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樊對此亦表示認同,“在內部制度保障之外,對于違法犯罪行為一律采取外部法律途徑來解決,阿里這種“不遮丑”的做法對腐敗分子是一種巨大的震懾,有效保障了企業高效、透明的運作。
據悉,在持續打擊腐敗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后,阿里接下來還將聯合各界力量和廣大消費者,全力打擊圍繞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所產生的新型信用炒作、網絡敲詐等新滋生的惡意生態。
作者:蔣佩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