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非鋼產業的“自我救贖”:賣快餐做家政
[提要]從曾飽受爭議的養豬,到如今的做“服務員”,武鋼大力開拓的相關產業似乎跟主業很脫節。事實上,武鋼之所以下大力氣進軍非鋼產業,除了鋼鐵行業低迷以外,對比其他鋼企,武鋼身上還背負著最沉重的人員“包袱”。以往,武鋼通過補貼方式,維持著非鋼產業的運營,后勤集團也是依靠補貼,對內部職工免費服務。但如今主業已經潰不成軍,非鋼業的負擔就顯得尤為沉重。[網友有話說]
實時行情:鋼鐵板塊幾乎全軍覆沒:49只股下跌 僅兩只微漲
“訂快餐、做家政、介紹保姆……”這些昔日上不了臺面市民生活的小事,現在由一家央企武鋼集團來做,你相信嗎?
是的,這是真的。或許是為了武鋼董事長兌現鄧崎琳年初的“承諾”,7月3日記者獲悉,一周前,武鋼命名為“招之即來”的城市服務中心悄然開業。在武鋼多 項非鋼主業中,后勤集團也開始“出海”,自謀生路。嘗試向城市服務業拓展。
從曾飽受爭議的養豬,到如今的做“服務員”,武鋼大力開拓的相關產業似乎跟主業很脫節。“但我們只是利用原有設備、人員和原有的運營基礎,將相關產業的業務范圍變為盈利性質。”7月3日下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武鋼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孫勁解釋,武鋼是“新瓶裝舊酒”,公司的發展思路仍然是繼續做強主業的同時,適度發展相關產業。
大力拓展非鋼產業,主要來自武鋼昔日的業績。2011年,武鋼非鋼產業的營收入達600億元,利潤達20.8億元,雖然非鋼業務的營收只占集團總收入的28%,但為武鋼建廠53年來首次超過鋼鐵主業的利潤,占到整個集團利潤的60%左右。
鄧崎琳的夢想,是在“十二五”期末,讓集團實現“非鋼產業”收入超過1100億元,占集團主營收入30%左右。
進軍城市服務業
“武鋼三滿意”,武鋼服務中心近日剛剛“收攬”的餐館,其位于武漢市青山區建設八路,輻射武鋼集團大本營所在區域。
7月4日上午,記者致電已開業運營8日的武鋼服務中心獲悉,“目前因剛開業,餐館的訂單派送范圍只在周邊五公里范圍內,團體訂餐20元/份起訂, 20份以上,將免費派送。”而除送餐外,目前武鋼服務心已啟動的服務還有會議擺花、家具定制、飛機票預定、藝術培訓,管道疏通等項目。
待運作成熟后,武鋼后勤集團的計劃是,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將包括自來水、中式快餐等六大類共77項。而為此,公司已整合九陽小家電等66家社會加盟企業共同服務。
對比各類服務型的企業,武鋼服務中心的內容似乎顯得如大雜燴一般,武鋼希望借此做到的是:“做一個城市服務商,而未來2年內,計劃服務范圍擴張到全省,此后,向全國擴張。回報方面,希望在3年的時間里,達到1億元的營收。”
不過,面對這種完全競爭行業,武鋼非鋼業務的盈利能力有多強?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武鋼作為央企,在業內的地位,其有能力快速鋪開攤子,但投資回報情況,則得看后期的運營。”蘭格鋼鐵網研究中心研究院張琳指出,若運營效果不佳,甩“包袱”不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
對比武鋼龐大的資產,這種規模或許微不足道。“但鋼鐵行業不景氣,這種在非主業的體制上的突圍,能減少武鋼的成本支出。”一券商人士分析,武鋼此次涉足的是屬于完全競爭行業的領域,這類投資具有投入少,回報周期短的特點,體制激活后,若運營得當,盈利能力會快速顯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