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的能源新疆:煤炭與黃金無異 運出去就是錢
清晨從烏魯木齊出發,經昌吉回族自治州,過八里坤縣,一天穿越四季,車行足12小時直至大漠落日,于一片戈壁景色中突兀地升起一座能源化工城,才到達新疆能源“腹地”——東疆哈密地區伊吾縣的淖毛湖鎮。
淖毛湖所在的吐哈煤炭基地是新疆四大煤炭基地伊犁、吐哈、庫拜和準東基地之一。
放眼望去,除了淖毛湖鎮上的房子,其余是能源化工基地的現代化廠區。在這里,一個礦區、一個能源基地就是一座城,甚至遠甚一座城。
這還只是吐哈煤炭基地開發的一角。一路而來,有重卡奔馳處,附近即有煤礦。這個原本每平方公里僅有一個人的低人口密度區域,如今一些地方重卡穿梭,人聲躁動。
在新疆資源開發的大背景下,包括煤炭在內的資源開發已經箭在弦上,各路人馬能圈則圈、能產則產,正一路狂奔。
圈而不建
遠遠看到一團團塵土盤旋,間或有黑色“云朵”,就知道前方一定是煤礦開采區。選煤機器的轟鳴聲夾雜著大風呼嘯,腳下就是幾十米高的露天煤礦開采區。
土層層層疊疊,宛若梯田。在盤旋的道路上,重型機械車輛頭尾相連,上面是施工車隊和挖土機,下面是挖掘機和重卡車。站在煤層頂上,視線從腳下再越過30米高的煤層,才能直抵離地40多米的煤層底部。
登高而望,大型挖掘機和重卡車似乎成了渺小的流水線零件,機械地來回裝車、運輸。
至于煤,就那么堆著,舉目皆是。這還只是哈密地區淖毛湖一個開采區。
這個開采區年設計生產能力1000萬噸。通常情況下,一個煤礦通常有3個開采區,一家公司擁有不止一個煤礦。
吐哈煤炭基地的勘探開采時間稍晚了,此前準東基地已經被資金熱捧了6年。資源正在吸引資本匯聚新疆。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末新疆煤炭產量將達到4億噸,保守估計每年新增產能7000萬噸。以去年新疆1.2億噸的煤炭產量衡量,空間尚大。
目前,新疆已探明煤炭儲量為2.19萬億噸,占全國煤炭儲量的42%左右。四大煤炭基地已經開始高調招商。從車窗往外看,“華電英格瑪”的招牌高高豎立,不過據稱此塊位于淖毛湖的煤礦,華電2005年就已獲得,規劃為煤電項目,但如今也沒有完全開工。
據說,這樣“圈而不建”的情況在各大基地都存在。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隊長張相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早前新疆的煤炭資源為大企業的項目配套,一些企業手里的資源較多。早前入疆的企業,也已將優質煤炭資源“瓜分”。
知名煤炭企業神華、魯能、潞安、山東新汶、兗礦、徐礦等企業早已通過重組當地礦業公司進入各大煤炭基地。“圈地”已初告完成。
不過,張相也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后來調整了策略,在新發現煤田處理上采取了一些新方法,調節煤礦的開采節奏。
一陣風起,撲面而來的煤灰瞬間覆蓋了一切。大自然饋贈的“黑金”煤炭就這樣真切地呈現在面前。本報記者在新疆旅途中,時常見到戈壁灘上一條條碾壓形成的車轍印,都直通礦區,資源和資本從上流轉交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