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百得智兩款洋奶粉上黑榜
近日,廣州市工商局官網公布了近期對市場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檢結果,海南國健(下稱“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進口的高培“360°嬰兒配方奶粉(1段)”硒含量偏低。這是繼5月底高培被檢出碘含量不足之后再次被列入不合格名單。另一款“洋奶粉”百得智則有3款產品被檢出灰分不合格。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奶類分析師宋亮認為,高培等奶粉出現上述檢測不合格的問題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不同生產國的奶粉配方存在一定的差異;二是,不排除部分奶粉生產廠家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環節比較粗糙,在某些營養物指標上沒有足份,這種情況就屬于生產質量上的問題。宋亮認為,即使奶源源于國外,國內市場上也需要加強對其質量的檢測力度。
進口奶粉量在今年3月份創下了歷史新高。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乳制品33.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29.3%,價值10.3億美元,增長34.7%;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3077美元,上漲4.2%,去年11月以來,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快速回升,今年3月份當月進口規模達11.9萬噸,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宋亮說,對于外資企業而言,近幾年歐美乳品趨于飽和,中國等新興國家消費增長較快,市場前景堪好,每年高達兩位數的回報率更加堅定外資投資中國奶粉市場的信心。除外資品牌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中資企業,甚至國內一些傳統乳品企業紛紛走“洋路線”,利用海外奶源,海外代工的方式,生產所謂高端奶粉,運回國內銷售,通過這樣的路線改造之后,順理成章加入到“價格跟風追高”的隊伍中。
宋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中資企業在海外布局奶源并以一個海外品牌在國內銷售是非常常見的做法,不少采取這種做法的企業“日子過得挺好的”。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總經理、乳業專家雷永軍對記者表示,消費者無法看見企業背后老板的信息,而只能看到產品的信息,一些國外的小廠,就專門在國內找這種貼牌的客戶,或者給國內企業代工或者直接幫國內企業注冊一個商標。
雷永軍說,他服務的一些客戶也有類似的想法,就是因為進口原料奶粉與國內奶價形成“倒掛”趨勢,采用進口原料質量好、價格還更低。(林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