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被曝原料采購把關不嚴 陳年葵花籽流入
國內最大的炒貨生產商洽洽食品(002557.SZ)被供應商指責采購體系混亂,收購炒貨原料把關不嚴。業內人士呼吁,堅果炒貨食品安全標準方面,針對原料采購過程的標準亟待完善。
供應商劉源(化名)多年來一直給洽洽食品等多家炒貨生產商供應葵花籽等原料,目前其公司每年給洽洽食品供貨500萬斤左右,劉源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其供貨不乏陳年葵花籽乃至劣質葵花籽。
劉源表示:“洽洽食品在全國多地設立了收儲倉庫,雖然洽洽食品對葵花籽等原料收購有一定的標準,但未必能嚴格執行。”劉源進一步解釋:“以葵花籽為例,一般而言,當年新出的葵花籽更加適合,其霉變率很低,但是去年的陳年葵花籽則味道色澤都要差些,特別是霉變率更高,洽洽食品為了節約成本,對于陳年葵花籽也一樣收購,然后以一定比例摻入當年新出的葵花籽,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據了解,一般當年出產的葵花籽價格在3元/斤以上,而陳年葵花籽價格最高2.8元/斤。此外,洽洽采購人員也未必能杜絕腐敗的現象。有個別采購人員收了紅包,也會對品質并不好的瓜子放行。本報記者采訪了另一供應商,也反映了類似情況。
業內人士稱,陳年瓜子流入炒貨行業的情況很普遍。不過劉源上述說法并未得到洽洽的回應,本報記者多次嘗試聯系洽洽集團品牌總監李會芬,電話均未接通。洽洽食品在其公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中說:“(洽洽食品)制定了《采購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對采購部崗位職責和人員行為規范、采購流程和付款、采購招標、采購合同評審和會簽等方面做出了詳盡嚴格的規范,杜絕暗箱操作、商業賄賂和不正當交易情形。”
據劉源透露,洽洽食品有很多供應商,以劉源所在地為例,當地一個鄉鎮就有六個供應商,洽洽食品2011年年報顯示,前五名供應商的采購額占采購金額的19%。足見其供應商集中度很低。“這么多供應商難于管理,拖欠供應商錢款,不斷變更供應商常有發生。”劉源介紹。
而洽洽采購廉價根本原因或在于成本壓力。
由于缺乏相關原料標準,整個炒貨市場原料供應混亂,各生產廠商會根據自己設立的標準來采購原料。“能夠自己設立一定標準采購的只是一些大企業,大量小作坊甚至對原料采購沒有標準。”劉源表示,大量小作坊采用偷工減料,采用廉價低質原料降低成本,有的甚至將變味的瓜子做成五香瓜子,故而銷售價格往往低于洽洽食品等大型炒貨企業,大企業迫于壓力,也會采取一些手段降低標準。但并不能說這種手段違法,因為國家對于炒貨原料采購方面缺乏標準,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采購。
對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洋洋表示,不管洽洽收購的是陳年還是廉價低質原料,只要最后出產產品達到國家標準即可。
本月初,衛生部公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堅果炒貨食品》(征求意見稿),新標準修改了標準的適用范圍,標準適用范圍擴大到生干堅果與籽類和熟制堅果與籽類,這是葵花原料第一次被列入國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