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礦業IPO存多重潛在風險 公司利潤已被吃光
日前,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南礦業)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記者查閱招股書后發現,海南礦業存在資源優勢難持續、潛在同業競爭等風險,同時,該公司近三年已將所得利潤“吃光分凈”,在此背景下選擇上市有圈錢嫌疑。
“吃光分凈”式分紅
2007年8月,海鋼公司、復星集團和復星產投聯合出資設立海礦聯合(即海南礦業前身),其中復興系旗下的兩家公司合計出資9億元,持股為60%。復興系的掌門人郭廣昌成為海礦聯合的實際控制人。記者發現,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海南礦業通過現金分紅的方式,向股東分別分配3.9億元、8.94億元和11億元。以復興系60%的持股比例計算,可分得現金約14.3億元。憑這三年的分紅,復興系已經收回了對海南礦業的投資成本,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收益,其投資水準之高明不禁令人佩服。
同時,記者注意到,2009年至2011年,海南礦業的凈利潤分別為4.54億元、10.38億元、12.35億元。將這三年的分紅金額與公司的凈利潤相比不難發現,公司這三年的股利政策可謂是“吃光分凈”。
本次公司擬登陸上交所,計劃募集資金13.6億元,如果之前減少一些分紅的比例,公司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產生的現金流進行募投項目的建設。公司的大股東將利潤“吃光分凈”之后再跑到資本市場上圈錢,這一行為耐人尋味。
資源優勢恐難持續
海南礦業由于鐵礦石原礦品位高,且公司目前鐵礦石產品以塊礦為主,其毛利率與同行業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具有明顯優勢。2011年,海南礦業的營業毛利率高達72.62%,而中國鐵鈦和金嶺礦業分別僅為48.25%、50.66%。然而,海南礦業依靠資源所取得的競爭優勢能否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海南礦業石碌鐵礦最大的露天采場北一露天采場預計將于2016年閉坑,露天開采的原礦量將逐步減少。轉入地下開采后,公司產品結構中塊礦比例下降,鐵精粉比例提高。2011年公司塊礦的毛利率為81.26%,鐵精粉僅為57.38%。也就是說,若鐵礦石的價格不發生大的變動,隨著鐵精粉所占比重的提高,未來海南礦業毛利率的下降將成為大概率事件。面臨著露天礦枯竭的境況,再聯系過去三年“吃光分凈”式的分紅,公司選擇上市的時機令人質疑。
潛在同業競爭風險
除了海南礦業,復興系還控股、參股多家礦業公司,這些公司之間存在著同業競爭的可能性。金安礦業所從事的鐵礦石的采選、加工和銷售業務與海南礦業高度相似。但在招股書中,公司卻認為自身和金安礦業不構成同業競爭關系,給出的解釋為金安礦業的鐵礦石業務實質上系其母公司南鋼股份的中間產品生產業務,且金安礦業主要生產鐵精粉,海南礦業主要生產塊礦,兩者在種類、用途方面存在差異。
記者發現,南鋼股份是海南礦業2011年的第四大客戶。海南礦業和金安礦業都向南鋼股份供貨,且三家公司均為復興系所控制。盡管海南礦業主要生產塊礦,但鐵精粉的銷售收入在其2011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中也占到了16.34%,且隨著開采轉入地下后,這一比例還將提高。
大同證券IPO投資顧問劉云峰指出,招股說明書中指出金安礦業為南鋼的子公司,產品用以南鋼的中間產品,以此來說明金安礦業生產以自給為主,但金安礦業卻并沒有作出承諾,這兩家公司未來存在業務擴大后可能面臨的同業競爭問題。由于南鋼也是上市公司,所以存在一個兩難的問題,如果讓南鋼承諾金安礦業不與海南礦業競爭,或者承諾只用于自給而不發展與其相關的業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南鋼投資者的利益;如果不承諾,對于海南礦業而言,同業競爭的問題就留有尾巴。此外,海南礦業與金安礦業的主要產品一個是塊礦一個是鐵精粉,雖然兩者在用途和煉制工藝上不盡相同,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