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酒精大起底
“我做個不恰當的比喻,中國的很多白酒企業是既想當婊子又要立牌坊。對于白酒新工藝,這是業內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一位要求匿名的白酒專家告訴時代周報。
“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大家都是只做不說,悄悄干。而對于固態發酵法,就是干得少,說得多。這就是白酒行業的現狀。”上述人士續稱。
作為白酒生產的主要原材料,食用酒精廣泛應用于釀酒領域,同時也可應用于化工行業和醫療行業等領域。
總量或達400萬噸
根據2006年中國酒精產品結構的數據顯示,當年中國酒精行業中食用酒精占酒精總量71%,占據主導位置。
而商業機構慧聰網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白酒產量約為855萬噸,其中60%以上,即513萬噸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兌而成的。
位于山東的新博潤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食用酒精生產銷售商之一,該公司是目前全國產能第二大的以玉米為原材料的酒精生產企業。
時代周報查閱的一份由該公司提供的研究資料顯示:2004年中國國內對食用酒精的需求為230萬噸,到2009年則翻了一番,達46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4.9%。
“這幾年食用酒精需求的增長主要源自中國白酒行業和化學行業的發展。”齊魯證券食品行業的一位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
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白酒的需求日益強勁;另外,受世界經濟復蘇的有利影響,化學工業也逐步恢復。
因此,該分析師判斷,從2009年-2012年,國內食用酒精需求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16.6%,需求總量將在2012年達到730萬噸。
而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國內權威的白酒專家熊子書掌握的數據顯示:在我國“七五”期間,全國新工藝白酒產量為150萬噸,占白酒總產量的1/3,比1985年增長近1倍。
另一位知名的白酒專家沈怡方在1999年給出的研究數據是,市場上近70%的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兌而成的新工藝白酒。
沈怡方的這個話語經媒體報道后在當年引起軒然大波,人們更多地將食用酒精等同于工業乙醇酒精。
在此后延續至今的十數年里,市場談“酒精”色變,幾無白酒業內人士愿意就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提供較準確的數據。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的由南寧大宗商品交易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食用酒精產銷量為550萬噸左右。
而這一年,用于白酒生產、化工行業和醫療行業的食用酒精消耗量分別占51.3%、47.2%和1.5%。以此推算,當年中國的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產量約在275萬噸以上。
由是觀之,盡管業內不愿意多談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的現實,但其增量一直在穩定上升。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統計分析,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169家,完成白酒總產量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25.55萬噸。
不過,一位白酒業內資深人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一數字存在著問題。他的判斷是,“去年全國的白酒產量在550萬噸左右,而純糧發酵的白酒不超過150萬噸。”
如果上述人士所述數字屬實的話,那么,去年用食用酒精制作的白酒將達到近400萬噸,占整個白酒總產量的72%以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