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稀土調查:商人一個月賺1千萬 環境治理需70年
贛州稀土污染調查:盜采殘留1.9億噸廢渣 治理需70年
4月16日,國家42個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在贛州經過6天的調研后,形成了一個贛南蘇區的環境報告。報告顯示,稀土開采污染遍布贛州的18個縣(市、區),涉及廢棄稀土礦山302個,遺留的尾礦 (廢渣)達1.91億噸,被破壞的山林面積達97.34平方公里。
“所到之處,污染觸目驚心,再不治理,將要貽害子孫百年啊。”4月17日,先于中央國家部屬環保組做過調研的江西理工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吳一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贛州稀土污染程度非常嚴重,國家部委調研組得到的數據,只是地表上能看到的,稀土開采產生的廢水,對地下的污染,程度更深,時間更長。
黑夜里的瘋狂
擁有全國30%以上的中重稀土儲備、有著“稀土王國”之稱的贛州,每天都在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話。
溫州商人楊佩光 (化名)投資100萬元,在贛州市信豐縣安西鎮開發稀土礦,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賺了1000萬元,利潤回報率高達10倍。
“當地村主任讓我出資100萬,和他聯合開采稀土礦,他許諾3個月就可以賺1000萬。”楊佩光對自己當初涉足稀土行業的決定頗為滿意。他說,人們都以為房地產是暴利,但是跟稀土相比,房地產的利潤不值一提,“不過,風險也是非常高的,因為這是踩著高壓線,隨時都有翻船的風險。”
稀土被稱作“工業黃金”,特別是近年來,稀土價格飛漲,這讓坐在“黃金”上面的贛南老區人,抵擋不住巨大利益的誘惑,開始了瘋狂的盜挖盜采。然而,這種無節制的開采,污染了山林土地,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了危害。
楊佩光稱,目前贛州自上而下在進行稀土盜采的嚴打,當地礦產稽查局頻頻檢查各個山頭的稀土開采。不過他并不擔心,“我們上下關系都打通了,村里每個人都分了錢,并且在各個路口都安排有站崗的人,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電話通知山上的人撤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