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銀行貸款集中壓力仍存 多次轉讓信貸降低不良率
自2月1日證監會公布《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以下簡稱 《情況表》)后,14家地方商業銀行的IPO進程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在申請IPO的這14家地方銀行當中,貴陽銀行能夠進入,引人注目。
2011年1月貴陽銀行完成更名,被看作是該行在上市進程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證監會截至2012年4月5日統計的《情況表》顯示,貴陽銀行的IPO進程仍然處于 “初審中”,目前未有新的進展。
此前,銀監會于2011年9月份發布關于貴陽銀行A股IPO方案的批復,加大了市場對貴陽銀行在城商行IPO開閘后能夠拔得頭籌的猜想。
從貴陽銀行網站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該行的總資產已經達到82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71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81億元。
雖在2010年年報中,貴陽銀行稱集中力量解決授信集中度問題,單一客戶、單一集團客戶、前十大客戶授信集中度全部達到監管的要求,但并沒有公布具體數據。并且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有94.71億元,較上一年末增加了9.41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重接近30%。
此外,貴陽銀行近年來加大了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2008年末該行不良貸款比例上升至9.81%,然而經過兩年的時間,到2010年末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下降到1.13%。
理財產品品種單一
收入結構的單一問題,似乎在地方銀行當中相對普遍。根據貴陽銀行2010年的年報,2010年該行的利息凈收入達到14.42億元,而手續費以及傭金凈收入僅有0.7億元,投資收益有5.11億元。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貴陽銀行2010年發行的次級債評級報告中指出,當年,貴陽銀行實現凈利潤8.21億元。該行收入大部分源于利息凈收入,手續費以及傭金凈收入規模小,增長乏力對收入增長貢獻不大。該評級報告也指出,該行盈利能力較強,但其收入結構比較單一。
上述評級報告也稱,貴陽銀行理財產品主要為信貸貸款類和代銷他行的理財產品,品種單一對業務發展形成了制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貴陽銀行網站公布的理財產品兌付情況來看,似乎也印證了這點。該行2008年至今完成兌付的理財產品,均是 “甲秀財富”系列。2008年~2010年,貴陽銀行每年兌付的理財產品分別僅有6款、6款和8款,也全部都是“甲秀財富”分期的產品,并且期限以1年期的居多。
據該行年報,2010年,發行理財產品7期共計7.1億元。到了2010年底,貴陽銀行才推出了“甲秀財富——穩利來”系列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發行天數開始出現短期化,保持了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在2012年兌付的理財產品中,全部已經變成短期化的產品,大部分實際收益率可以達到5%。
貸款集中壓力仍存
“貴陽銀行是一直以來都存在貸款集中的風險問題。”上述評級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較高的貸款集中度,一直困擾著貴陽銀行的發展。通過2009年該行年報可以看到,截至2009年末貴陽銀行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達到20.38%,盡管較2008年下降了19.57個百分點,然而依然過了不超過15%的監管標準。同期,其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為13.63%,也超過了監管層要求的不超過10%。
貴陽銀行稱,針對貸款集中度問題,幾年來該行主要采取三種措施降低集中度,首先是通過自身盈利,增加資本凈額,降低貸款集中度指標。其次是控制新增貸款,對新增貸款均按比例進行控制。第三則是對超標存量客戶,采取協調客戶提前歸還,逐步壓縮收回貸款等措施。
“現在銀行都是在發展的,應該說一年比一年好,由于2011年貴陽銀行的數據還沒有公布,我只能夠說在貸款集中度方面會好一些。”該評級機構工作人員表示。
2010年,貴陽銀行集中力量解決授信集中度問題,根據該行的描述,單一客戶、單一集團客戶、前十大客戶授信集中度全部達到監管的要求。上述評級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末,貴陽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集中度為5.53%,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為47.49%。
為了讓貸款集中度達標,貴陽銀行確實花了大力氣。然而,該行平臺貸款較高規模也凸顯了貸款集中的風險。2010年末,貴陽銀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有94.71億元,較上一年末增加了9.41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重接近30%。從擔保方式看,此類貸款中抵押、質押貸款僅占25%左右,其余為保證貸款和信用貸款。
“較高的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規模加大了行業集中風險,對未來信貸資產質量形成壓力。”上述評級報告指出。
轉讓信貸資產降低不良率
除了貸款集中度偏高一直困擾貴陽銀行,較高的不良貸款也成為了其發展的阻礙之一。
2007年,貴陽銀行就啟動了公開上市的工作。當年,通過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的方式,確定了其公開上市工作的相關中介機構,并進場開展了盡職調查。也就是在這一年初,貴陽銀行召開了不良貸款率達標動員會,安排和部署不良貸款處置工作,為上市鋪路。
集中火力處置不良貸款的成效較為顯著,2007年,貴陽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由上一年的9.36%直線下降到了6.06%。不過在2008年,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再次反彈到9.81%。此時不良貸款的控制,已經成為了該行的重中之重。
貴陽銀行通過清收、盤活和債權轉讓等方式處理不良資產。2009年6月,貴陽銀行將原值6.07億元共計546筆不良貸款作價1.8億元整體轉讓給貴陽市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投公司)。同時,工投公司又委托貴陽銀行進行轉讓資產的托管,該公司按照收回債權金額的1%向貴陽銀行支付管理費。
2010年,貴陽銀行向杭州銀行轉讓9筆賬面本金總計為4.6億元的信貸資產,轉讓價為4.6億元,不過,同時杭州銀行又向貴陽銀行轉讓20筆賬面本金總計為7.5億元的信貸資產,轉讓價為7.5億元。在上述兩筆轉讓協議簽訂的前一天,貴陽銀行約定向遵義市商業銀行轉讓2筆信貸資產1億元,幾個月之后,以轉讓價5484萬元向貴州君悅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轉讓了6284萬元的信貸資產。此外該行還累計清收不良貸款7.2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通過類似的信貸轉讓等方式,2010年末,貴陽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下降到3.55億元,不良貸款率下降到1.13%。對于2011年的不良貸款目標,貴陽銀行稱將控制在1.2%左右。
跨區域經營需資本補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存在收入結構單一的貴陽銀行,也存在著經營范圍的集中,根據貴陽銀行統計數據,2010年末,該行貸款和墊款總額達到313.79億元,其中投向貴州省內的貸款達到306.49億元,占比達到97.7%,其他地區的貸款僅7.3億元,占比僅為2.3%。
2010年,貴陽銀行確定了未來5年的發展戰略,要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營運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以及跨區域發展的現代化上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成為了銀行重要的發展戰略。
目前,除了2011年設立的成都分行是跨省開設的分行外,貴陽銀行其他3家分行都是在貴州省內鋪設。上述評級報告指出,貴陽銀行大部分分支機構位于貴陽市內,競爭對手以當地國有商業銀行為主,近幾年股份制銀行的進入,使貴陽銀行存面臨同業競爭的壓力逐漸加大。可見,跨區域經營的確存在加大的迫切性。
一直以來,貴陽銀行并未離開過對資本的補充。2001年初,該行資本金從2億元增加到4億元,2003年再從4億元增資擴股到8.06億元,到2006年完成了第三次增資擴股,總股本達到了13.46億股,資本充足率達到了9.8%。
在2010年,貴陽銀行也完成了第四次增資擴股,并發行6億元的次級債,資本凈額增加到45.2億元,資本充足率達到14.88%,核心資本充足率也高達11.78%。在資本充足率如此高的情況下,貴陽銀行在同一年又提出了第五次增資擴股的計劃,為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其新增股本不超過1.4億股,總股本控制在18億股以內,發行價格初步定在3.01元/股,募集資金4.2億元。
上述報告還分析認為,未來貴陽銀行將持續推進跨區域經營,在初期未形成規模效應以前,貴陽銀行的成本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上升。而成本的上升,也對資本補充作出了要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