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黃金如何成為投資者最痛恨的資產?
過去的一個多月內,黃金成了眾人皆恨的投資。
從根源上來說,這或許是一場反對黃金、支持央行的戰爭,而至少從現在來看,這場戰爭的效果達到了。
在大跌開始之前,高盛和瑞信就開始建議做空黃金,雖然投行的許多建議都被視為偽裝的假象。但毫無疑問的是:如果黃金上漲,就證明對市場央行的信心正在緩慢地遭到摧毀。銀行是依賴于紙幣系統完整性的,合法的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特權本質上為其提供了通過欺騙來獲利的平臺。自從上世紀70年代紙幣系統全面實施以來,金融部門利潤占公司利潤總額的比例就一直在無情地上漲,最終超越了其它經濟部門的利潤。這也是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和央行獨攬貨幣決策權所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
換句話說,銀行們必須要保護這種特權。在全球央行增加印錢的背景下,如果黃金上漲,那么市場對于各大央行的信心將不可避免地喪失,只是早晚的事。那么最終,現代貨幣系統也將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這是因為,中央計劃制度和價格控制是無法在長期內一直有效的,即使央行是漂浮在資本主義海洋中的社會主義機構也不行。
央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觀察和監測市場的價格,但最關鍵的問題是,與央行最相關的市場價格并不完全取決于央行的行動,這里所說的與央行最相關的市場價格是指期貨/現貨價格比率在信貸市場中以利率的形式所表現的出來的價格。這樣一來,就沒有人能夠準確地分辨央行所執行的利率是否過高或者是否過低。從某種程度來講,這是注定會以失敗告終的系統,當然很不幸的是,這最終也會對更廣范圍內的經濟造成巨大沖擊。
許多人表面上相信這是可行的,但這并不能代表就真的可行;大部分最主張央行保留貨幣唯一決策權的人們,多數都能夠從其中直接獲益。商業銀行就只想保護大利潤的來源和不可用價值來衡量的支持,但這對于一些學術領域的經濟職業也同樣適用,他們中的許多人從國家得到收入,而央行卻充當著最前線道歉者的角色。
在商業銀行中,瑞信最近引領了主張做空黃金的潮流,并通過彭博公布了一份名為“黃金崩潰”的報告,報告表示,“從今年1月以來,黃金價格下跌17%,而如今,通脹水平并沒有漲上來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逐漸消退,預計一年內黃金會下跌20%?!?/font>
據瑞銀大宗商品研究機構負責人Ric Deverell表示,“預計一年之內黃金價格會跌到每盎司1100美元,5年之內跌到1000美元。低價格也不太會吸引央行購入更多黃金?!?/font>
Ric Deverell還稱,“黃金即將崩潰(crushed),購金儲值的需求已經減少,而一至三年內,通脹風險出現的可能性也已經顯著消退。”
今年1月份,瑞信曾在報告中表示,黃金如今成了一頭“受傷的?!薄<词乖谌蜓胄惺窡o前例地持續印錢寬松的背景下,黃金作為傳統保值投資的地位也不再能夠博得投資者的信心。
談到通脹方面的問題,不妨看看下圖美國貨幣TMS-2。2000年以來,美國貨幣通脹水平已經接近翻了三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