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QE退出不當或重現08金融危機
文 / Jing
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近日在Project Syndicate上撰文稱, 如果美聯儲太快退出QE3,經濟將崩潰。但如果退出的太慢,我們將會看到一個金融泡沫。
私有和公共部門的去杠桿化在美國經濟持續疲軟的情況下同時進行,已經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和經濟增長低于預期。年初實行的緊縮財政政策導致稅收飛速增長的同時,政府開支急劇下降,從而進一步影響了經濟復蘇。
事實上,近期的經濟數據有效遏止了某些聯儲官員提出的理應立即退出目前QE3的暗示。鑒于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通脹率遠低于美聯儲的目標等因素的影響,美聯儲退出QE還遠不到時候。
現在的問題是,美聯儲的流動性注入并沒有為實體經濟創造出信貸增長,而僅僅是提高了杠桿,加大了金融系統的風險。率過低且契約松散的高風險垃圾債券發行增加;股票市場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新高迭起;資金正在朝高收益新興市場流去。
即使歐元區的非核心國家同樣從美聯儲、日本央行和其他主要央行釋放的流動性中獲益。但在美、日、英、德和瑞士政府債券低得不可思議的情況下,投資者開始在全球市場尋找收益。因為上述理由就可認定眾多風險資產已經出現泡沫、并且金融市場杠桿泛濫、酷愛冒險或許為時尚早;但因為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未來兩年有可能形成信貸和資產/權益泡沫卻是務須質疑的事實。 美聯儲已經暗示QE3將一直延續到勞動力市場大幅改善,預計極有可能出現在2014年年初,且在失業率至少降至6.5%,預計最有可能不早于 2015年年初,之前零利率政策將一直持續下去。
即使2015年某一時刻美聯儲開始提高利率,它的加息舉措也會非常謹慎。2004年開始的前一輪緊縮周期,美聯儲花了兩年時間才實現政策利率正常化。但這次的失業率和家庭政府負債均與上次顯然不可同日而語。如果這次像1994年實施的那種快速正常化可能導致資本市場崩潰和經濟硬著陸。
但如果金融市場已經出現泡沫,那么設想一下:從2015年聯儲開始收緊到最早2017年收緊結束時泡沫該有多大?上次出現利率過低、持續時間過長(2001-2004年),且其后正常化太過緩慢的情況直接導致了信貸、住房和股市的嚴重泡沫。
我們已經知道那件事情的結局,并且可能要為重復出現做好準備。疲軟的經濟就業市場和高負債率表明需要慢慢退出貨幣刺激政策。但緩慢退出可能造成與之前同樣大的信貸資產泡沫。現在看來,追求實體經濟穩定可能導致金融動蕩的危局。
Ben Bernanke和副主席Janet Yellen 等聯儲官員認為決策者可以同時實現這兩大目標:美聯儲將緩慢提高利率,通過對金融體系的宏觀審慎監管,在防止金融動蕩(高流動 性和低利率引發的信貸和資產泡沫)的同時確保經濟穩定(強勁的收入就業增長和低通脹)。簡言之,美聯儲將運用監管手段來控制信貸增長、風險偏好和杠桿應 用。
但以 Jeremy Stein和Daniel Tarullo理事為首的另 一派聯儲官員認為宏觀審慎工具從未經過實際檢驗,限制金融市場某部分的杠桿只能把流動性趕到別處。
事實上,美聯儲只監管銀行,因此如果銀行系統監管更加嚴 密,將迫使流動性和杠桿向影子銀行系統轉移。Stein和Tarullo認為,只有美聯儲的利率工具才能滲入一切金融系統的縫隙。
可 如果美聯儲只有利率一種有效工具,經濟和金融穩定的兩大目標就無法兼顧。美聯儲或者通過長時間壓低利率及緩慢正常化同時制造出巨大的信貸和資產泡沫;或者側重于防止金融動蕩,比增長乏力和失業率高企所能允許的限度更快地提升政策利率,從而導致本已緩慢的復蘇陷入停滯。
美聯儲量化寬松和零利率政策的退出充滿不確定性:太快會導致實體經濟崩潰,太慢則將醞釀資產泡沫,并損毀金融系統。如果退出操作沒有實施成功,那么鴿派將成為吹大泡泡的元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