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QE的受益者
日本的春天素以櫻花勝放而著稱。然而櫻花的花期很短,盛開的那一刻也是凋零的開始。
安倍晉三再次當選首相后,試圖讓日元貶值來重振出口、增加收入,來擺脫困擾日本多年的通貨緊縮,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日本財政部長麻生太郎這樣強調“安倍經濟學”的重要性:“通貨緊縮就像‘慢性死亡’,早期感覺不到通看,但等到覺察時已為時太晚。”
日本經濟是在櫻花燦爛中涅槃重生,還是如櫻花勝放后的迅速凋零?
強日元的逆轉
安倍之所以把扭轉乾坤的寶壓在弱日元身上是有歷史淵源的。日元在二次世界大戰后從360對1美元開始,日本從戰敗國慢慢讓經濟復蘇。到了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之前,日元已經來到236.5兌1美元。
《廣場協議》之后,日元升值速度加快。到了1995年,日元已經瘋狂升值到了79.75兌1美元,這是日元真正的升值階段,也是讓日本陷入泡沫危機的最主要推手。
1995年之后,日元的升值進程已經進入末段,最后的一段升勢是在2011年日本“3·11”之后,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日本地震、海嘯、核輻射等災難一齊襲來,勢必重創日本經濟,日元極有可能迎來貶值,沒想到日本把海外資金匯回國內救援,又讓日元升到了75.58兌1美元才停止升值。
到了安倍晉三之前,日本將近20位左右首相無不努力試圖在經濟領域有所建樹,幾乎每位首相都想辦法讓日元貶值,但都難以如愿,日元總是升多貶少。終于到了安倍晉三再次當選首相,情況得到了扭轉。
安倍射出“三支箭”
2012年末,剛剛再次當選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便迫不及待地發布了一系列被稱為“Abe-nomics”(安倍經濟學)。旨在壓低日元匯率,擺脫通縮,重振日本經濟。
“安倍經濟學”這一系列政策由所謂的“三支利箭”組成。其一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其二,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其三是包括《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放松管制和促進創新等在內的一攬子增長戰略。
安倍希望通過第一支利箭將市面上的紙幣量增加至現有的兩倍;通過第二支利箭增加大城市及其他地方城市的雇傭;通過第三支利箭激活民營企業的發展。
安倍晉三試圖創造通脹預期以扭轉日本持續多年的通縮,設想劇本如下:當消費者預期日本物價要上漲,對一些本來就要購買的商品,就會盡快地去購買,從而帶動消費及投資,扭轉日本長年消費與投資極度低迷的狀況。
如果這樣看起來有些抽象的話,安倍晉三的經濟顧問、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教授濱田弘一則說的非常直白——
如果我們讓某人錢包里的錢由1萬日元增加到2萬日元,那么這個人一定會比從前更加積極地消費。如果大家都積極消費,那么日本的經濟就會迅速恢復往日的雄風。
因此,作為日本央行將紙幣印刷量提升到現有量的兩倍,這也是促進消費增加的途徑之一。
為此,安倍晉三還將不支持他的央行行長白川方明撤掉,換上了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堅定支持者黑田東彥。黑田甫一上任,就出臺了新政策:通過把央行債券購買規模和貨幣基礎擴大至現有水平的兩倍,在兩年時間內實現2%的通貨膨脹目標。
黑田東彥領導的日本央行不僅在政策方面更加大膽,政策傳達的技巧也有提高。該行在政策聲明中指出,預計新政策不僅會通過利率、資產價格等傳導機制發揮作用,還將顯著改變市場預期。
出口大企業的強心劑
要想將印刷出來的錢發到消費者手里,首先要讓企業盈利,讓其有為工人發薪水的動力。
日本經濟對于出口仍然是相當依賴的,目前出口占日本GDP的1/3,日元的貶值對出口相當關鍵,中長期來看,可以有助于日本企業在價格上與韓國三星電子以及中國聯想等對手進行競爭。
強日元令日本巨型企業的經營陷入困境。安倍晉三的經濟顧問濱田宏一稱,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100對民眾生活影響不大,110以下才開始值得憂慮,將日元匯率指向100-110區間。
自從安倍2012年11月中拋出盯住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日元匯率大幅貶值,在過去的6個月里,日元已經下跌約26%。在此期間,日本出口企業的股價大幅上揚,企業盈利有所改善,甚至消費信心也在增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