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
南京市民盧家祿是位紙黃金投資者。前幾年,得益于金價一路上漲,他沒少賺錢。不過,他最近有點煩:進入4月,國際金價連跌4天,4日觸及每盎司1540美元,創下9個月來新低,一周跌幅為1.24%。盡管5日出現了強勢反彈,但這一形勢并未延續,8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6月黃金期貨價格收于每盎司1572.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4美元,跌幅為0.22%。
而從長期看,國際金價自從去年“十一”期間沖上每盎司1795.8美元、沖擊1800美元未果后,就一路掉頭向下,先是跌破每盎司1700美元,緊接著是1600美元,目前徘徊在1500美元至1600美元之間。“從金價沖擊每盎司1800美元未果后,我們就開始引導客戶做空黃金了。”省中行資金業務部產品經理馬駿宇說,“今年一季度,僅能做多的"紙黃金"業務量同比萎縮了10%,而可做多又可做空的"雙向寶"交易量則同比增長了30%,其中大部分是做空的。”
“業務交易量同比下降了40%。”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外匯分析師蔡佩野說,從去年到目前,金價的行情像溫吞水,走勢不明朗,不太適合長線操作。類似于2007、2008年那種看得見的漲勢沒有了,那時,有的客戶一旦買入,就是放兩三年的長線,至少賺了幾倍。“有個客戶,30萬元進去,300萬元出來。”
從國際上看,對投資者來說,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吸引力也已大不如前。紐約商業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投機資金在白銀期貨上的持倉數量連減8周后,已經成為凈空頭寸,這種狀況自2006年以來首次出現。在黃金期貨上,投機客仍持倉凈多頭寸,不過凈多頭寸已被削減了12962手。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一種以黃金為基礎資產,追蹤現貨黃金價格波動的金融衍生產品)SPDR已經削減了近150噸持有量,從1360噸降至上周五的1205.31噸。另外,全球黃金的重要買家各國央行也開始拋棄黃金。據《央行雜志》報道,大約有五分之四接受調查的央行外匯儲備管理者表示,他們開始轉而投資股票、較低等級政府公債和外匯市場,以尋求較高的回報率。
鑒于這一系列舉動,市場上出現了“黃金牛市終結”的觀點。法國興業銀行的分析師日前發布報告指出,黃金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該分析報告預計,隨著美國經濟逐步改善,加上美元持續走強,美國的利率將逐步上升,進而給黃金帶來一場“完美風暴”,后者足以讓黃金陷入一輪長期熊市之中。金融大鱷索羅斯也認為,黃金資產與其他資產一起被拋售,價格不斷下滑,其避險地位已不復存在,長期走勢將非常震蕩,缺乏明確方向。
但很快,Sprott資產管理公司提出了反駁意見,即黃金時代尚未終結。因為黃金的天然貨幣屬性依然存在,且供給總量增長幅度小于印鈔幅度,黃金是唯一一種對貶值免疫的貨幣。另外,全球央行都在向各自銀行系統注入貨幣量,而黃金的供給相對穩定,如果流通中的美元增多,那么以美元計價的黃金也就相應上漲,黃金價格是對市場經濟中貨幣量進出規模的最直觀反應,所以金價不存在泡沫。
對于同一種商品,有人看漲、有人看空是常事。有分析人士從需求角度出發認為,過去的10年,貴金屬始終遵循著這樣一個模式持續的牛市為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回報,而可觀的回報又促進了投資的增加。在貴金屬市場中,投資性需求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支撐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買盤在減弱,白銀期貨市場凈空單的出現,很有可能是貴金屬牛市即將終結的一個重要指標。還有分析師認為,過去的12年,金價上漲6倍以上,而其計價貨幣美元從最高到最低貶值不過40%,這表明黃金價格高估即投資催生了泡沫。換一種表述則是,黃金的避險資產屬性已被異化為風險資產,目前這一泡沫正在破裂。
本報記者 趙偉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