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店變身黃金銀行 業內人士并不看好
業內人士稱“黃金利息”不好掙
臨近春節,各家金店和商場金飾品專柜人頭攢動。與往年不同,今年投資金條的銷售非常火爆,超過了金首飾。而且多家金店為吸引客戶,紛紛開設“黃金銀行”業務,市民可將金條及黃金飾品像貨幣一樣儲蓄,并選擇不同存期獲得相應“利息”。
花樣多限制多
“黃金增值托管”的柜臺類似于銀行的儲蓄窗口,并有專業工作人員在此接待“儲戶”。市民只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證明,不需要任何費用即可辦理黃金儲蓄。但金店要求“儲戶”必須提供30克以上的黃金制品才予受理。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整個業務辦理流程和去銀行儲蓄相似,金柜將客戶帶來的黃金制品進行檢測、稱重,市民需選擇托管期限,目前有3個月、半年和1年三種期限,分別對應了不同的利率。待市民簽訂托管協議。托管開始,儲戶便可領取相應“利息”,托管期結束后取回黃金制品。
目前“黃金銀行”業務在不同的金店內“存法”不同。有的是提供現金利息,如某黃金旗艦店推出的“無憂保管”黃金銀行,投資者一年最多可獲得2.5%的利息;有的則是保證黃金“增重”,如在某金店存入200克黃金,一年后可給客戶210克的金條;有的“黃金增值托管”業務更像儲蓄加息:如黃金卡內舊金存滿3個月,克重可自動增重1.5%;存滿半年,克重可自動增重4%;存滿一年,克重可自動增重10%。不過,無論哪一種“黃金銀行”業務,大多只接受自家出售的或本品牌的黃金制品,且客戶在期限內不可以提取實物黃金,如中途毀約只能提取現金,并要繳納一定費用。
風險大錢難賺
“黃金銀行”適合那些長線投資黃金的持有者,將黃金托管的同時,還可獲得一定收益。專家認為,“黃金利息”存在較大風險,并不好掙。首先是商家的誠信風險,因為目前開通“黃金銀行”業務的基本都是珠寶商,并非銀行或專業金融機構,很難保障信譽。其次,客戶購買黃金后,付了錢卻拿不到貨,相當于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購買了黃金期貨,而商家既拿到了資金還占據貨源。此外,目前“黃金銀行”儲蓄資金的投資渠道,商家并未說明,若僅只是放在金庫,是無法保障該收益的。鑒于以上風險,業內人士建議市民謹慎介入“黃金銀行”。(劉 剛)
相關新聞
更多>>